耶伦想要的,中方给了拉夫罗夫。王毅讲出3句话,给中俄关系定调,释放明确信号。耶伦想要的是什么?王毅又是用哪3句话给中俄关系定调的?

4月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抵达北京,意味着其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正式开启。飞机停稳后,拉夫罗夫走下铺有红色地毯的舷梯,与前来接机的俄罗斯外交官员和中方官员一一握手。从俄方发布的视频来看,拉夫罗夫脚步轻松,面带微笑,十分从容和自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拉夫罗夫抵达北京当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刚结束与中方高层的会谈,并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在记者会上,耶伦肯定了中美之间日趋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但同时,她也就中俄问题公开发难,向中方发出警告称,如果中方的企业帮助俄罗斯“提升军事实力”,将面临美国的“追击”。

她还强调,不管哪个国家的企业,如果在俄乌冲突上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将面临严重后果。这种肯定中美关系,但抨击中俄关系的做法,被外界视为拉拢中国,并挑起中俄两国矛盾的表现。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并未停止对中俄两国的打压和遏制,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美国企图让中俄“拉开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美国的算盘可能要落空了。拉夫罗夫抵达北京,并和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双方就多个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达成多项共识,说明中俄关系的发展并不受到第三方影响。不管是胁迫还是挑拨,中俄关系都有着足够的战略定力,不会轻易被改变。

美俄高官齐聚中国,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事实上,和拉夫罗夫受到的隆重欢迎有所不同的是,耶伦的飞机抵达后,接机现场并未铺设红毯。这说明从接待规格上,中国对拉夫罗夫和耶伦的态度就有所不同。除此之外,耶伦的访华行程,是“经中美商定”后确定,而拉夫罗夫访华,则是受到了中方的邀请,这其中的区别,可谓十分微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在双方访华期间,耶伦想要的,中方给了拉夫罗夫。就在4月9日,也就是耶伦结束访华离开中国当天,拉夫罗夫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方领导人的接见。哪怕访华行程只有短短两天,但拉夫罗夫依旧见到了想见的人。而耶伦的访华行程虽然长达6天,却并没有受到中方领导人的接见,这种安排,可以看出中方对美俄的态度有所不同。

面对美方抹黑中俄关系的做法,拉夫罗夫在与王毅会谈时表示,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成功连任,俄罗斯对华政策的连续性也得到了保障。这表明在普京接下来的六年任期内,中俄关系总体上将保持稳步提升的健康发展态势。

而王毅则当着拉夫罗夫的面,用3句话给中俄关系定了调。他首先表示,建交75年来,中俄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说明两国也曾面临多个外部挑战,但都共同度过,两国关系存在极强的韧性。

其次,王毅指出,中俄两国打造了大国关系新范式,对全球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可见,两国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外交原则是正确的选择,不仅符合中俄两国的利益,也成为国际社会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王毅强调,对中俄两个大国来说,维护好、发展好中俄关系,是双方的必然选择,完全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要知道,中俄在外交发展上有着深厚的内在基础和内在逻辑,两国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因此,睦邻友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此,双方应继续推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