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0年,开往武汉的列车上,著名作家马识途,心中难掩的激动。

时隔二十年,是始终没有忘记,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自己的血脉,在延续着。

这个女儿,襁褓时就已见过了生离死别,看着自己母亲,惨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这是何等的残酷。

每每想到女儿出生时所受尽的苦楚,马识途心中都时候无尽的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武汉,党委的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照片给马识途看,只是一眼,他的手已经开始颤抖了,瞬间双眼微红,抖动的嘴唇许久才说出一句:“是了,是了,是她,跟她妈妈刘惠馨同志,当年一个样子”,说着,已经是两泪纵横。

究竟父女二人为何会失散二十年?妻子又因何牺牲?

走进109岁老革命家,作家,诗人马识途的传奇人生。

都是职业革命家

2024年3月28日,马识途病逝。

消息并没有铺天盖地的袭来,按照马老生前在文学上,以及曾经在革命事业上的贡献,值得全国人民的悼念。

只是发出的讣告上,就已标明,按照本人生前以及家属的医院,丧事 一切从简,不接受花圈,不举行遗体送别活动。

“110岁是个喜丧,可还是让人舍不得。老爷子文武双全了不起!”,著名导演姜文说道。

为何导演姜文会如此惋惜,源自于他的代表作《让子弹飞》,这正是根据老马识途小说《夜谭十记》而改编的电影。

当初这本小说,正是马识途作为革命家与文学家的情况下所创作。

连他自己或许也不曾想过,自己虽然立志闹革命,却不曾想过,会从事地下工作。

马识途,名字是他参加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改的,他说:“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以后就老马识途了”,这才改掉了马千木,成为了马识途。

走上这一步,他十分感激当年父亲“赶”他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识途

1915年出生的马识途,家中还算是殷实,启蒙阶段便有书读,只是当时的老师是个守旧派,教学内容多是死记硬背,希望熟读熟背,就能悟到其中的奥妙。

后来接触到新学之后,马识途开了眼界。

新来的新学老师是东南大学教育系毕业生,有着先进的新思想,打破传统,可以带着一头短发,穿着裙子的女友,手牵手的走在街上,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不能用“炸裂”来形容了。

在这种新旧思想交织的环境下,马识途的父亲看的更为透彻。

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庇佑之下,太安逸的成长,需要经历苦难,方能成长,如若不然,万贯家财,终有散尽一日,于是,“赶走”了儿子,踏上了独自求学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时期的马识途

1936年,为了完成自己“工业救国”的理想,成功考入了南京大学的化学系。

随着革命形愈加激烈,1937年,抗日战争的枪声打响了。

马识途也加入了其中,虽然没有扛枪上战战场,利用学生的身份,到处宣传革命,宣传抗日,也在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着。

和刘惠馨,也是在这时候认识的。

当时南京面临沦陷,学校的师生们踏上了南下武汉的列车,列车上刘惠馨的一首歌,打动了马识途。

爱情往往就是一瞬间,便从天而降,一瞬间,足以让你爱上。

马识途对刘惠馨就是如此,她唱的那首《打回老家去》,马识途记了一辈子。

在武汉秘密进行革命事业的过程中,二人确立了恋爱关系,相当的学识,共同的革命理想,目标,这样同频的爱情,二人甘之如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惠馨

1938年,马识途秘密入党,在革命人士钱瑛的带领下,转入地下工作。

若是选择这份工作,意味着什么,要面临什么,马识途十分清楚。

“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这是他立下的誓言。

走上这条路,还要面临一件让他不忍心的事,便是要于一切亲朋好友断绝联系,包括他的挚爱,刘惠馨。

对于此行,马识途没有想到,刘惠馨竟然没有任何反应,本以为会阻止自己,会介意自己做这份工作,不成想,显得如此平静。

那时的马识途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位挚爱,比他更早的,就已经成为“职业革命家”了。

为了保密,每次出任务都是来无影去无踪,刘惠馨也从不问,走了送,来了迎。

而马识途,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不停的变换身份,可能是学校里温文尔雅的老师,也会是走街串巷的商贩。

他学会各种方言,学会了化妆伪装,甚至连裁缝的活儿都学会了,给自己缝制可以两面穿的衣服,这样翻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人。

如此一来,见过了这世间百态人生,纷纷都融入他的笔下,《夜谭十记》就是由此而来。

1939年,他们结婚了。

没有轰轰烈烈的婚礼,没有太多人的祝福,三五好友,粗茶淡饭,简简单单,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马识途又继续投入到地下革命工作中,至于妻子的身份,也已经知晓,二人共同点又多了一份。

只是他们都知道,彼此的生命都已经不属于自己,为了党和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妻子牺牲,女儿失散

对于牺牲,他们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想到,在二人尚且短暂的婚姻中,这场牺牲,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蒋介石叛变了革命,一场“皖南事变”,抗日统一战线,摇摇欲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惠馨就是在这场事变中,英勇就义了。

国民党人抓住他的时候,本以为是女性,必然是遭受不了狱中之苦,更何况还有一个未满月的孩子。

可不曾想,刘惠馨是如此的刚烈,面对敌人的酷刑,她没有屈服,没有说出丈夫,也没有说出任何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也没有吐露任何一条关于我党的情报。

即便是在狱中,依然在抓住任何可以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机会,汇报着在狱中获得的各种情报。

利用递条子的方法,与狱中的其他共产党人交流。

1941年11月,寒冬凛冽,刘惠馨被押送着,她知道,那是她生命结束的地方。

对于死亡,她不怕,为了党和人民,为了革命,死实在不足为惧,只是看着怀中的婴儿,落下了眼泪。

“孩子是无辜的,扔在这儿,让她自生自灭吧”,放在旁边的杂草中,自己义无反顾的走了过去,那是一条不归之路。

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马识途所有的情绪,在心中,炸了开来。

可他也知道,牺牲,是他们早就想过的,从各自加入党,加入地下工作以来,牺牲的准备时时刻刻都做好了。

后来得知女儿兴许还活着,马识途似乎觉得人生又多了一些盼头,那个身上留着血脉的女儿,成了他最大的念想,想着有朝一日,一定会找到他。

只是没想到,这一找,就是二十年。

苦寻遗女二十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刻的到来,马识途热泪盈眶,全国人民都在欢庆着,可对马识途来说,除了高兴,还有一些酸涩。

他想起为革命牺牲的妻子,想起爱上她那天的火车上的那首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马识途寻女的心情更加迫切,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寻找女儿,所有的关系都动用上了,可还是迟迟没消息。

1959年,曾经的老上司钱瑛找到了马识途,带来了马识途最想听到的消息,“找到了你的女儿”。

原来当年刘惠馨烈士牺牲的全过程,都会一对工人夫妻看见了,自然也看到孩子被放在杂草里的过程。

二人悲痛不已,烈士为人民牺牲,那她的孩子,我们有责任帮她养大。

等到敌人都走了,工人夫妇跳了下来,抱走了孩子。

1960年,终于可以见到女儿了,看着照片里的女儿,简直和当年爱妻刘惠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只是心中除了期待,还有一些忐忑,毕竟,他们之间有二十年的缺席。

焦急的等待中,门口出现了一位青春洋溢的女孩子。

马识途认得,即使没人介绍,他也认得,在他眼里,那就是刘惠馨当年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马识途全家合影,后排中为失散20年的女儿

父女二人相认的场面,在场的各位,无不感动落泪。

相认之后,女儿的那一声“爸爸”,让他激动的楞住,这一声“爸爸”,他等了二十年。

在这场动人的父女认亲之后,马识途更感谢收养女儿的那对工人夫妇,为了感谢他们,他保留了女儿“吴翠兰”的名字,毕竟“养育之恩大过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二十年寻女经历也被他写入了长篇小说《清江壮歌》之中。

这部小说也成了对他意义非凡的一部,因为写进去的,大多都是他的人生。

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就是与刘惠馨的爱情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已近百岁的马识途,前往湖北,参加了刘惠馨烈士的七十周年纪念活动。

“暌隔阴阳七十年,今来祭扫泪涟涟。我身愿作恩施土,雨夕风晨伴夙缘”,马识途的一首诗,写尽了对爱妻的无尽思念。

参考资料:
马识途去世:丧事从简,不接受花圈,不举行遗体送别活动-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文史丨马识途:九死一生,一生九死-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作家 马识途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