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度 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佛寺——“松寺”,通常住有圣众百余位。 距离松寺不远的村庄中,有一位虔诚的优婆夷——在家学佛的 女居士 、信女。这位优婆夷非常的聪明,她认为: “佛经所说的教理,是修行学佛的途径,通达了佛理,才能够得到悟道成就。否则是盲修瞎练,反招恶果。”所以,她经常以竭诚恭敬的清净心,恳请法师开示佛法。 优婆夷 每天供养一位比丘,由“松寺”的住持安排众僧应供的次序,依次前往优婆夷的家里去接受供养。 每天在供僧之后,她总是至诚地恭请法师开示佛法,求问经义。僧团中有些对于闻、思、修三慧学习不甚深入的比丘,时常不敢轻率的前往受供。

摩诃罗比丘,是一位一无所知新出家的老人,有一天,正好轮到他去应供。这位在晚年才出家的老比丘,时常听到寺中的僧众说: “这位优婆夷非常难得,她不但竭诚供养三宝,而且精通一般的佛经教理。” 因之使他感到胆怯,不敢前往受供。可是,寺中常住的安排,又不得不去。老比丘怀着惴惴畏惧与忧恼的心情,徐缓的步行前去,内心则感到进退两难,结果到达优婆夷的家里,已经超过约束的时间了。

优婆夷看见这位老比丘,非常欢喜的说: “今天这位长老,年高德劭,行步祥序,与众不同。 ”她暗自想道: “这位老比丘,一定是得到成就的圣者,他所说的话一定也是至为宝贵的妙法,我要特别慎重的聆听,不可失去这次求法的好机会。 ”于是她就特别的供养老比丘。

供养完毕之后,优婆夷随即敷设高座,恭请老比丘上座说法。 优婆夷竭诚恭敬的在座前五体投地,叩头求法,不敢仰视。 一无所知的摩诃罗,登座之后,既恐慌又惭愧,他眼见优婆夷非常恭敬的跪在法座之前,不禁低声自叹: “人愚无知,实在苦恼!”优婆夷听到这两句话,视为无上至宝,如入禅定似的。 老比丘趁优婆夷一心专注的时候,快速地跑回松寺。

优婆夷慎重的善自思惟这两句话的奥妙之处: “愚无所知,就是十二因缘的根本,由此苦本,生死循环不断,以致受诸苦恼,故言甚苦。 ” 如此反复思惟,立即证得四圣中的初果——须陀洹道(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

优婆夷得道之后,急忙开了库藏室,取出一件宝衣,要做为答谢恩师的礼物。 但是,法座上的老比丘却不见了,她到处去找都找不到,不禁怀疑老比丘是以神通飞回去了。 于是,优婆夷就带着宝衣,来到“松寺”要拜见老比丘。 可是,老比丘回到寺里,心中惊惧不已,深怕施主追来找他,就关闭寮房之门,避不见人。

摩诃罗比丘的师父,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他看见优婆夷追来甚急,以为摩诃罗犯了什么过失,即入定观察,得知优婆夷证得须陀洹道的好消息,即呼唤他的徒弟摩诃罗出来受施,并且为他们说明宿世所结来的法缘,今已成熟。 摩诃罗听到师父所开示的法语,顿时除了内心的烦恼、忧惧,不由得欢喜无量,也证得须陀洹道。

真心竭意凡成贤,法药蠲除结使颠

悟道皆因疑念断,行持笃志信为先

佛经说:“佛法须向恭敬中求。”一无所知的摩诃罗,为什么会使聪明的优婆夷悟道呢?完全是由于这位优婆夷的竭诚信心所致。“诚则灵,不诚无物。”学佛也是一样,竭诚恭敬,具足信心,没有任何怀疑,即能感应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