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纲领性著作,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过,这些年来,有不少人都在质疑,说“持久战”的思想并不是毛主席提出来的,它的首创者是民国军事家、教育家蒋百里。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来看待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方面,就是时间的先后顺序。

蒋百里在1937年出版了一本《国防论》,是他的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中就有关于“持久战”的内容。

而毛主席第一次公开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是在1938年5月,正式出版更是要到1938年7月了。

所以,很多人就把这个时间顺序作为证据,说“持久战”的首创者是蒋百里,而不是毛主席。

其实,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就提到过,早在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去陕北访问时,毛主席和他有过很多次对话,其中就提到了“持久抗战”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有这样的话:“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所以,从时间上来说,毛主席提出“持久抗战”的时间比蒋百里的《国防论》要更早,只是还没有公开发表而已。

其实,这个思想也是毛主席一直都在遵循的军事思想。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很多领导人都想和国民党军打阵地战、对攻战,毕其功于一役,结果损兵折将,连根据地都丢了。而毛主席,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红军的实力还很弱小,不能与敌军硬拼,只能采取游击战术,和敌军绕圈子,用时间和空间来拖垮他们。

所以,“游击战”其实就是“持久战”,都是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采取的“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说第二个方面,两人对“持久战”的理解不同。

蒋百里在《国防论》中写道:“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但是看似相反,实是相成。”“我们固然要求持久战,但其先决条件,便是要军备增加运动性,因为我们要以持久为目的,须以速决为手段。欧洲的问题是久则不速,我们的问题是不速则不久。”

可以看出来,蒋百里虽然提出了“持久战”的话,但他的本意其实还是在“速决”,用“速决”的手段来达到“持久”的目的。

另外,蒋百里还有一个跟蒋介石一样的想法,就是希望中国军队能坚持到美国参战,因为光凭中国军队的力量,是很难跟日本人抗衡的,只有等到美国参与进来,我们才有胜利的希望,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拖延,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

可见,蒋百里所谓的“持久战”,和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是完全两码事,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个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其实是和红军时期的“游击战”一脉相承的,就是不要与强大的敌军正面硬拼,敌军想占领城市就让它占领好了,我们首先要保存实力,用庞大的战略纵深来跟敌军慢慢周旋,“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慢慢把敌军消耗殆尽。

看看国共双方在抗战中的表现就知道了,国民党军还是用的传统战争那一套,与日军拼一城一池,结果损失惨重,失人失地,而共产党的军队则是采取的敌后游击作战,重点发展抗日根据地,让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胜利就是早晚的事了。

所以,说蒋百里是“持久战”的首创者,其实是不准确的,两者并不是一个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第三个方面,就是毛主席的论述是空前的。

其实,严格来说,“持久抗战”这个说法,既不是毛主席最早提出来的,也不是蒋百里最早提出来的,而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很常见的想法。

中国人都知道一句话,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你打不过仇人的时候,就要养精蓄锐,潜心发展,等实力强大了再去报仇,所以,面对强大的日军侵略,很多中国人都会有这种想法,并不稀奇。

但是,有这个想法,和详细地把它论述出来,却是两回事,因为后者要难得多。

毛主席当年为了写这篇《论持久战》,阅读了大量的资料,足足用了八天九夜的时间,几乎不眠不休,才终于写完了这篇长达5万多字的文章。

全文分为21个部分,从国际背景、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到具体的战略战术,包括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等等方面,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论证,让人看后豁然开朗,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梁漱溟访问延安时,特地向毛主席请教抗日战争的前景,听完毛主席的分析后,兴奋地说:“毛先生,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么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我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章,您今天的谈话使我豁然开朗,精神振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梁漱溟在去延安之前,还去见过蒋百里,两人也谈了抗日战争的前景,但是,梁漱溟却对蒋百里的抗战思想并不赞成,反而非常失望。

通过梁漱溟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蒋百里的“持久战”思想和毛主席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就像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是无论如何也争不过的!

所以,关于“持久战”的思想到底是谁提出来的这个话题,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毛主席的伟大,远远不是蒋百里等人能比的。

(参考资料:《论持久战》《蒋百里评传》《炎黄春秋》《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