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大连最近发生的一件有趣事件。

2024年5月24日,大连市一条新修的道路才刚刚通车,就发生了一起单方面交通事故。根据网传视频显示,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时突然失去控制打滑,接着撞上了路中央的隔离护栏。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车主下车查看时,发现路面上布满了红色细小的颗粒物,看起来有点像沙子。难怪网友们一片哗然:这种地面状况居然还新立交不打滑才怪!有人直指是"豆腐渣工程"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质疑声音,大连市政公用部门作出回应。

据其解释,事发路段确实刻意撒了陶瓷防滑颗粒,这种材料防滑效果比传统沥青路面更佳。

只不过,由于才通车当天车流量实在太大,导致这些颗粒被碾掉了,工作人员已前去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嘿,这话说的有点别扭啊!明明是选用了先进的防滑技术,结果才开张第一天就出了这种低级失误,岂不是前功尽弃?

这难道不正印证了网友们对工程质量的质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视频中那辆车转弯时速度似乎过快,很可能才酿成了这一事故。不过即便如此,这个解释依然显得牵强。

毕竟按照大连市政的说法,既然这种陶瓷颗粒已被公认防滑性能更优,何况才通车一天,怎么会那么轻易就在车辆冲击下失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非......防滑颗粒的固定胶黏剂质量有问题?或者工程方低估了该路段的最大车流量承载能力?总之,哪里出了纰漏,事出必有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通车就出事,着实令人怀疑工程质量。

有网友直言,这种陶瓷防滑颗粒虽然好看,但其实也非常容易脱落。他所在小区的公共绿道就铺的是这种材料,跑步的人多了同样很轻易就被碾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有网友提醒,通常陶瓷颗粒本身不太可能轻易脱落,更可能是固定它们的那层胶水强度不够所致。环环相扣,处处让人产生合理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争议,我们仍然相信科学,审慎乐观。

毕竟大连市政采用这种防滑新技术,应该是有其科学依据。但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对工程质量提出应有的监督和要求。

道路通车才一天就出事故,隐患重重,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因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彻底查明事故原因,积极整改,而不是敷衍了事。

行车安全再小不过如此,这种隐患如果不及时消除,恐怕只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路新气象,说明我们这座城市正在不断进步发展,理应令人振奋。

但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工程质量,都需要精益求精,时时为民着想。

否则,再好的理念和技术,也将无法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轰轰烈烈的质疑声中,有关部门必须以诚恳态度积极作答。

一方面要虚心听取外界声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要以透明公开的姿态,向市民交代查处进展。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化解质疑,重树公众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内容。期待这一事件能够圆满解决,也希望国内外其他城市在建设发展道路时,能够吸取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安全畅通的城市出行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