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日本士兵一生所追求的将军职位,为何说只是一种幻想?1939年6月21日:日军从南澳岛进攻潮汕,汕头沦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灰原哀曾经讽刺日本的世袭制,银行家的儿子还是银行家,政治家的儿子是政治家,阶级完全固化,导致社会问题频出,国家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灰原哀不是胡说,日本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完全的世袭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动画片《机器猫》,野比大雄出生在东京小市民家庭。大雄的祖先野比大作,是几百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个猎人,是底层平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00多年前,江户时代的和平时期,大雄祖先野比鲁兵卫,同样是住在破屋中的平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大雄历代祖先都是平民。在江户时代后期的野比左卫门和野比作父子,只是普通的农夫家庭,父子关系倒是比较亲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小夫是东京富豪家庭,父亲是大公司的总经理。而他的祖先则是战国时期和江户时代的一个将军。小夫的祖先本来是一个武士,由于为效忠的大名立功,被提升为高级武士将军。在古代日本,武士是特权阶层。

这些并不是偶然,而是日本世袭制度的必然现象。

今天的日本有高达14万姓氏,中国虽然拥有2万多姓氏,实际在用的只有6000多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日本人的姓氏如此之多?

古代日本平民根本就没有姓氏。

古代日本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世袭制度,只有贵族、武士等社会精英才被认为需要姓氏。普通老百姓被视为低贱之人,有个名字就不错了,哪里需要有姓氏。

在日本看来,姓氏是用来标榜贵族和武士世袭身份,平民不需要这些东西。

在明治维新时,超过95%的日本人是没有姓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一个村里可能有二十几个次郎,十几个三郎,无法通过名字定位到具体的人。

这就像萨沙小学时候,班上曾有三个叫做王军的同学,只能被迫叫他们“大王军”“中王军”“小王军”。

日本政府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的需要,在1875年(明治8年)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

这是国家强制的法律必须遵守,识字率不高的日本平民只能胡乱取个姓氏,才出现了高达14万个姓氏。有的是以地名为姓氏的,比如家住河边的就叫渡边,家住在山下的就叫山下,家在竹林内的就叫”竹内”;有的是以树木为姓氏的,什么松下、三木等等;有的是从事啥就姓啥,比如服部啊、锻冶、菊川啊等等;有的是以数字为姓的,相当随意,比如“一尺八寸”、“十七女”、“数十万人”等等。

日本有很多姓氏,在我们看来非常古怪,这主要是日文的意义同中文不同。

比如犬养,中国人从左往右读,理解为狗养的。乖乖隆地咚,这不是脏话吗?其实,日语中犬养是一种职业,意思是养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日本有姓氏叫做上床。

这什么玩意?公开耍流氓。

在日本就不同了。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不习惯睡床,主要是睡榻榻米。日语的床是地板的意思,上不是动词,而是方位。上床可以理解为地板的上方,没有色情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姓龟头的,中国人看到直接无语。日语中龟是龙的意思,龟头也就是龙头的意思,反而是个好姓氏。

萨沙几天前,看到一个极品的日本姓氏,开始以为是恶搞。后来我手贱搜索了一下,发现这竟然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系有个教授(男性),名叫小穴真广(oana masahiro)。小穴这个姓氏是日本长野县的一个冷僻姓氏,全国只有5000人。这个姓氏似乎有很多人才,还有个教授叫作小穴纯。

即便萨沙博学多才,也无法了解这2个教授祖先,为什么取小穴这个姓氏!

我的猜测是,日文中的穴有矿井的意思,而长野县有很多煤矿。或许小穴就是小型煤矿的意思,这个家族的祖先是住在煤矿边或者就是煤矿上的矿工。

好了,不瞎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二战时期来说,日本社会仍然固化严重,等级分明。

人家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对当时的日本兵来说,这句话是完全不适用的。

日本社会有着自己的特点,每个人对自己的位置有着清醒的认识。

有的人认为自己一辈子是小商人,他就不会随便妄想做大商人,而是把小商人的工作做到最好。

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技术工人,也不会奢望去做老板,而是尽量把技术做到最好,成为优秀技工,或者成为工程师。

简而言之,日本人认为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的位置,哪怕所处的位置一点也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的士兵也是如此,他们唯一的位置就是基层士兵。

日本的军官,有着自己的传统。无论是低级军官还是中高级军官,都必须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

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不向士兵招生,只向社会招募高中生。

此时日本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但高中生数量还是很有限的。大部分日本人只是有初中或者小学文化,尤其农民子弟基本都是小学毕业生,根本没有资格去读陆军士官学校。

在1920年之前,原则上普通日本士兵是不可能当上军官的。

从1920年开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开始在优秀军士中招生,通过进修担任军官。由此,日本兵才有可能成为军官。

这也只是理论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士兵想要成为校级军官甚至将军,几乎不可能。

对于日本兵来说,他们都是义务兵,就是根据国家法律强迫必须从军。

进入军队以后,新兵从二等兵开始,依次是一等兵、上等兵、兵长、伍长、军曹、曹长。

到了曹长,对于普通士兵就到头了,对应的就是解放军的上士,军曹对应的是中士。

换句话说,军曹就是我们口中的班中,通常率领一个班十多个士兵。曹长比军曹要大,没有资格成为小队长(排长)。根据日军传统,小队长必须由军官,也就是少尉来担任,也可以是中尉。曹长即便拥有领导一个排的能力,也只能成为小队副,协助军官进行指挥。

实际上,很多日军小队就是曹长在指挥。尤其是战争后期,日军的军官极其缺乏,就将一些军校生草草训练,然后派遣到各地战场。这些挂着准尉军衔毛头小伙子,等同于以往军校来部队的实习军官,什么都不懂。所以,小队就是曹长在指挥,只是名义上有个少尉小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些曹长有机会成为军官吗?

基本没有可能性。

这主要是军士们年龄通常偏大,就算被选拔去陆军士官学校就读,通常接近30岁。而应届的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往往只有22岁左右。战争后期,日本军校放宽要求,毕业生还不到22岁。

从中学毕业到进入陆军士官学校进而成为少尉,日本军校生需要5年左右时间,也不算短。

对于选拔的军士来说,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的年龄偏大了,毕业后就更老了。

而基层军官对于年龄是有要求的,毕竟要跟随小伙子士兵们摸爬滚打,体力和精力必须跟得上。

军士和军校生的起点不同,年龄偏大的基层军官很难受到重用。对于日军来说,普通军士如果到40岁还没有能够转为军官,自身能力又很出色,往往给你一个准尉军衔,就转入预备役或者直接退役了。

大家想一想,40岁就是普通士官的年龄封顶,基层军官到40岁基本混到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以外,在日本想要成为高级军官,几乎都需要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而陆军大学进修的难度很大,该有一定的门槛:报考资格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在部队两年以上经历,未满30岁的中尉、大尉军官。教育期间为步兵、骑兵三年,炮兵、工兵为两年。

显然,又要未满30岁,又要是中尉或者大尉,对于士官转为的军官来说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即便满足了这些硬条件,也需要进行优选:陆军大学最后录取者不到陆士毕业生的10%。

显然,这10%轮不到军士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陆军大学存在一定的淘汰率,陆军大学存在的64年间,只有3485名毕业生,平均每年只有50多人,完全是宁缺毋滥,精英教学。

普通军士的文化水平通常较低,想要从陆大毕业有很大难度。

如果不进入大学进修,普通军官基本的军衔不可能超越中佐(中校),更别说成为将军。

以上基本都是瞎扯,仅仅士兵出身这一条,这个军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将军。

对于严格按资排辈的日本,你的资历不够、出身不好就根本不可能出头。

无论中层、上层社会以及顶层的日本社会各有自己小圈子,资历不够,出身不一样的人,压根挤不进这些圈子,难以被当作自己人。

对于日军来说,更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圈子。一个士兵想要当将军,这本来就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事情。

日本存在这种等级制度和世袭制度,导致日军高层大多是庸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宗仁曾轻蔑的认为,虽然日本国力、军力都远远强于当时的中国,可惜军方高层多是志大才疏之人。

而诺门罕战役后,朱可夫认为日军士兵和基层军官能力很强,也很勇敢,在世界上算一流水平。中级军官能力较弱,高级军官就更差。尤其是世袭出身的日本将军们,大多是酒囊饭袋。

像朱可夫这种父亲是鞋匠,母亲是农场女工的孩子,在日本社会恐怕连考军校的资格也没有,最多做到一个准尉而已。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