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抑郁症后,你是不是总是被负面情绪所裹挟?

对身边的一切都不再感兴趣?

你以为是自己太过敏感、矫情,

于是反复质问自己:“我是不是想太多了?我是不是太脆弱了?”

但实际却是抑郁症这个“侵略者”在悄然破坏你的大脑。

那么,抑郁症是怎样“摧毁”我们大脑的呢?究竟有哪些改变呢?

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变化

抑郁症患者的病变脑区涉及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体、前扣带回、丘脑等脑区,这些脑区横跨多个大脑网络,涉及到情绪调节、认知控制等等。

1. 额叶

额叶在大脑最前部,靠近额头,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其中,前额叶负责理性思维,还与情绪控制相关。

而得了抑郁症后,额叶可发生萎缩,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内侧前额叶皮层、额叶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萎缩尤为显著。

于是患病后的你会:

觉得自己思维变得迟钝,脑子不“灵光”;

无法进行复杂的思考;

无法轻松地完成工作或学习;

开始怀疑自我。

久而久之,你的认知功能也会出现问题。

2. 海马体

海马体大致位于耳朵上方深处的大脑部位,处在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学习记忆、认知功能和情感控制。

研究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大脑的海马体与健康人群相比,体积明显缩小。

另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左侧海马功能受损。

所以,患上抑郁症后,你觉得记忆力越来越差,对外界的感知也慢慢减弱,情绪也容易失控,会觉得你的世界开始由彩色变得灰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海马体的这种变化是可逆的,通过药物、心理等治疗,患者的海马体体积可以有所恢复。

3. 杏仁核

杏仁核也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在记忆、决策和情绪反应(比如恐惧、焦虑和攻击)的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有研究显示,杏仁核体积在健康群体与抑郁症患者中有着明显差别。

患上抑郁症后,杏仁核功能失控,你可能会变得容易冲动,容易发脾气,容易失态,甚至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睡眠受到影响;对于刺激性的事件容易留下长期不可磨灭的记忆。

研究证实,经过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技术,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活动可以相对恢复正常,抑郁症状减轻,回忆积极记忆的能力提高。

抑郁症还会抑制“5-羟色胺”的分泌,使前扣带回更关注负面的信息,通过负能量的不断积压而让人陷入消极情绪的漩涡中。

抑郁症造成的破坏不止于此

它还能引起神经内分泌状态改变,让你对身体的疼痛更加敏感;

引起“纹状体”功能紊乱,让你常常感到肌肉紧绷,甚至是手足颤抖;

引起“伏隔核”中多巴胺活性降低,让你做任何事情都不再有原动力,让你逐渐对生活中的一切失去兴趣。

而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又会持续加剧你的负面情绪和自我否定,让你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

虽然,抑郁症会让大脑发生改变,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个体差异,上述“大脑的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在某一患者身上,程度也各有不同,大家不需过度恐慌。

了解了大脑变化后,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治疗抑郁症不仅要消除症状,更要关注脑功能和脑结构的恢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应尽早接受专业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等。

参考资料:

[1]Oyarce D A E, Shaw M E, Alateeq K, et al. Volumetric brain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depress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nxiety: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 2020, 45(6): 406-429.

[2]Dai L, Zhou H, Xu X, et al. Brai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literature review[J]. PeerJ, 2019, 7: e8170.

[3]Young K D, Misaki M, Harmer C J, et al. 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mygdala neurofeedback changes pos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7, 82(8): 578-586.

[4]Shirayama Y, Chaki S. Neurochemistry of the nucleus accumbens and its relevance to depression and antidepressant action in rodents. Curr Neuropharmacol. 2006 Oct;4(4):277-91.

[5]张文海, 丁强. 实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0, 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