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元戎启行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端对端领域的公司,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成为长城汽车的第二供应商。

近日,元戎又凭借其在算力、成本等方面的方案优势,成功与比亚迪达成合作,负责比亚迪POC(Point of Concept,概念验证)端对端智能驾驶项目。这预示着比亚迪也在该领域做出尝试。

随着国内一众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端到端,新的技术阶段和厂商机遇也正在到来之中。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汽车行业智能化进展。

以下为正文:

元戎启行的激进策略是高阶智驾迈向下一阶段的催化剂。

作为国内最早在端对端领域布局的企业,元戎自2019年成立就致力于开发高性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于2023年8月完成了端到端的上路测试。目前,元戎已成为长城汽车端到端智能驾驶方案的供应商。

据知情人士透露,元戎的端到端方案今年内即将量产下线。

在特斯拉FSD筹备如华的节点,端到端可谓是让车圈更紧凑了起来。

紧凑起来的不只是长城汽车,还有比亚迪。尽管王传福曾经给出过无人驾驶是“扯淡”的观点,但其对高级辅助驾驶一直保持着重视。

据一位接近元戎的从业者透露,目前元戎已经拿下比亚迪POC端到端智能驾驶项目。

此前相对保守的比亚迪在今年似乎显得大胆了不少,无论是自研还是新技术,都积极跟进了不少新机会。

在与元戎合作的原因上,后者现有的产品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算力方面,目前,元戎的端到端方案只需要200TOPS算力就能够在车端实现推理。这对于车型的配置要求较为广泛,如果能较好赋能比亚迪,将为其中高价位段车型带来非常巨大的优势。

同时,元戎还将与英伟达合作,计划于2025年将DRIVE Thor芯片适配到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该芯片算力可达2000TOPS,相当于Orin芯片的8倍。一旦完成,各家高阶车型的部分就有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此之前合作试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铺垫。

成本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元戎的端到端方案包括7颗摄像头,1颗激光雷达,整体BOM成本在2000美元左右,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继续下探。

实际效果方面,今年北京车展上,元戎正式对外展示的国内首个真“无图”、使用端到端模型的智能驾驶量产方案——DeepRoute IO已经有所展示。

无论从智驾技术的趋势还是量产能力的补足来看,元戎都是比亚迪值得一试的选择。

当然,比亚迪对元戎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资源。端到端拟人化的场景首先需要通过学习大量数据来形成,基于此,一家拥有多个爆款车型的车厂对方案商来说至关重要。

截至目前,比亚迪的L2级智能驾驶搭载量已经突破了260万台,位居中国第一。在2023年的已售车型中,比亚迪的智驾系统搭载率超过57%。同时,比亚迪是全国首个获得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汽车企业。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元戎端到端数据的进一步迭代大有裨益。

当然,除了元戎,还有百度Apollo、华为以及Momenta等公司也都在开发端对端智能驾驶方案。

目前,端到端在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一定需要有厂商率先带来实质性改变,在此之前,第一批合作与尝试是宝贵的经验。

尽管相比于特斯拉而言,国产端到端技术仍有一定差距。不少业内人士还是有不少信心,独立于车企之外的第三方方案公司实际上拥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可以通过与众多车企合作收集大量高质量的脱敏数据。

在端对端技术尘埃落定之前,行业必定还要经历一个持续打磨的漫长阶段,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整个行业后续的协同努力。

能有人先做起来,已经是一件好事。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