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记者 李 萌

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5日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斯特雷萨闭幕。会后各方发表联合声明,提及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并宣称将继续监察潜在负面影响,并“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会议召开之前,美国财长耶伦就已表示,希望美国和欧洲针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形成明确的统一战线。但德国、法国财长均表示,反对与中国发生贸易争端。

美国彭博社25日报道称,美国仍然是向中国施压的主角。美国政府日前宣布,对包括电动汽车电池、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在内的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尽管美国尚未要求盟友采取类似措施,但耶伦近日数次表示,她希望盟友能够表明,他们与美国站在一起。

不过,据路透社报道,在G7财长会议期间,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长勒梅尔宣称,面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七国集团需要保护其工业利益。但他也表示,要避免与“法国的经济伙伴”中国发生任何形式的贸易争端,“因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利益。”

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也认为,贸易争端只有输家,不可能有赢家。德国《商报》援引林德纳的话称,必须客观、非常仔细地审查中国是否存在倾销。他还说,必须应对不公平做法,但最好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另据德国《慕尼黑水星报》报道,德国最大的在野党基民盟警告美中贸易争端加剧,并呼吁欧盟制定贸易战略,但该党拒绝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基民盟经济委员会秘书长沃尔夫冈·施泰格说,德国1/4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依赖出口业务。开放市场是德国和欧盟的“繁荣保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德国分会副会长孙恪勤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方一直炒作所谓“产能过剩”问题,目的是想制衡中国的优势产业发展,为了使其对华竞争战略具有正当性。欧洲企业虽然也面临一些竞争压力,但中欧贸易结构和中美贸易结构并不相同,中欧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密切,经贸合作更均衡,中欧企业合作也更加务实。因此,欧洲在有关问题上立场复杂,一方面同意美国的一些对华限制措施,以减轻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又不同意美国的极端措施,以免自身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