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访华取得的成果有限,中欧间就关税问题启动磋商,双方相关谈判或难以在短期内收场。哈贝克访华前首先排除了其代表欧盟与华谈判的可能,并试图说服中方接受欧盟关税而不进行反制。声称欧盟加征关税并非惩罚性的,而是与中方补贴相对应。哈贝克这一说法,遭到中方当面驳斥。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与哈贝克会见期间指出,中方将实施各类行动确保中企权益。中国电动汽车取得的技术领先优势,并非依赖补贴而来,而是市场持续竞争迭代的结果。哈贝克及欧盟的相关说法之所以失败、不被中方接受,原因在于德方及欧盟方面的对华偏见,对中国车企市场成功过于简单粗暴的归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补贴无法构成技术领先的核心要素,欧盟、美国均在公开、大范围进行对电动汽车的消费补贴。其仍然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下节节败退。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及对美欧传统燃油车企颠覆性突防,同两点因素有关。

一,中国持续建设的整体工业体系。由此涉及包括能源、道路、政策、教育的系列配套设施,中国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在本国光伏等新能源、海洋及国内原油探测的自主支撑下,能源安全整体可控。这一局面是同当下被美国趁火打劫的欧盟,有所不同的。经过以基层为根基的长期教育,中国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工业人口,为在工业实践基础上新技术的涌现、孵化奠定基础。中国有着最为健全的工业产业链。各配套企业丰富,大幅压低中企生产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根到底,是中国更为完善的工业配套建设,支撑起了美欧难以追赶的产业竞争力。对这一点,实施对华贸易战的美、欧方面恐怕心知肚明,却是其不愿、难以承认的。所谓的补贴论,是其为遮掩自身颓势,用以掩人耳目的说辞,并不能立住脚。二,美欧在燃油车技术领域的严防死守,使中企在燃油车主流市场没有翻盘机会。

集中押注动力电池带来的新技术时期,是中企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的唯一机会。也可以说,美欧在燃油车产业链上的层层限制,间接促成了中国电动汽车技术的井喷,直接促成了相关中国车企集体另拓赛道,在电动汽车领域同美欧车企分庭抗礼。哈贝克访华未能说服中国的同时,其试图将乌克兰危机同中德关系作绑定。声称中德关系的恶化,同乌克兰危机直接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贝克以欧盟对华关税等为筹码,施压干涉中国-俄罗斯合作。俄乌冲突爆发前,美欧已在对华贸易、科技限制上越走越远。中美、中欧间的矛盾点在于,中国有着促进产业迭代、在利润分配链中取得更大份额的基本权利。美欧则试图将中方限制在低利润链领域,维持自身取得绝大多数利润的地位。这一结构性矛盾,不因俄乌冲突产生,不会因俄乌冲突的结束而结束。正相反。中俄不受美国干涉的战略协作,在有效增大中国对美西方反击的可用工具。除以中俄关系为威胁外,德方还在南海事务上施加干涉。德国外交部近日附应美国发声,质疑中国南海主权。支持鼓动菲律宾方面继续对华挑衅。

德国方面的做法,有损中德关系,增大了双方对话面临的阴霾。面对中美、中欧贸易战局面,中国需要持续推进技术自主工作,以技术增量为中企全球业务的展开累积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