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欧盟委员会批准新日本制铁公司(新日铁)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美铁)的交易。此前,4月12日,美国钢铁公司股东以压倒性多数(超过98%的投票股东赞成)批准了新日铁149亿美元收购提案。

美国钢铁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垄断跨国公司,由卡内基钢铁公司和联合钢铁公司等十几家企业整合而成。曾占据美国65%的钢产量。新日铁是日本最大钢铁企业,属日本三井财团,全球第四大钢铁制造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外媒)

预计收购将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但早在2023年12月,美国总统拜登就支持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此项收购展开调查。今年2月5日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承诺将阻止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目前,美国司法部已对此次收购展开了深入的反垄断调查。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是美国联邦政府跨部门协同机构,包括美国8个行政部门和8个白宫机构,如国务院、国防部、商务部以及国土安全部、财政部、司法部、能源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其职能为审查一切外国对美投资,特别是“负责审查是否存在国家安全威胁的交易”。该委员会目前由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担任主席。4月16日,耶伦对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表态,重申了拜登总统的立场,认为关键的美国资产应该控制在美国手中。

耶伦强调,尽管总统未直接将此收购案标识为国家安全问题,但他指出了其对美国劳动者利益的重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日本作为美国重要盟友,是美国友岸外包的重点支持国家之一,美国为何对日本收购美国钢铁层层设卡?

一、友岸外包的支持者

拜登政府在2021年提出“友岸外包” 策略,强化与美国地缘政治盟友的经济联络,特别是在关键行业和技术领域。这一政策旨在减少对潜在对手国家的经济依赖,其中剑指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持美国友岸外包政策的主要国家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和日本等。这些国家通常与美国在政治、经济上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2年4月,美国众议院西半球公民安全、移民和国际经济政策小组委员会的马克·格林提出了《西半球近岸外包法案》。

格林声称,这项法案将实现三大好处:减少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在拉美创造更多就业和经济增长机会,并通过减少非法移民数量来缓解美墨边境的移民危机。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将为美国对抗中国在拉美日益增强的影响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西哥的制造业 来源:bloomberg)

为对接美国的友岸外包政策,墨西哥政府计划投资3000亿美元,在墨西哥的锡那罗亚州和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之间建设名为“美墨加走廊”的新铁路物流线路。

墨西哥国家外贸银行和国家金融开发银行还提供了多项税收激励措施,以吸引即将从亚洲撤出的公司。

2022年5月,万事达卡与中美洲“北三角”国家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签订了合作协议,为该地区的10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在线支付系统;同时,全球最大的纱线生产商美资企业Parkdale宣布将投资1.5亿美元在洪都拉斯建设纺织厂。

墨西哥财政部副部长加夫列尔·约里奥介绍,瓦哈卡州特万特佩克地峡跨洋走廊的工厂建设也在紧张推进中,初期目标是建立10个工业园区,并为即将离开亚洲、落户本地的公司提供一系列税收激励措施。

墨西哥国家外贸银行、墨西哥国家金融开发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将提供一揽子资金以支持这些搬迁活动。

尽管有诸多积极动向,墨西哥本地研究显示,计划中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如预期般顺利实施。在考虑过搬迁的美国制造业高管中,实际将生产转移到墨西哥的比例不高。此外,尽管3/4的公司计划将其供应商转移到墨西哥,但只有不到1/5的公司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

从美国和欧洲将制造业迁出中国的总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在拉美复制亚洲的供应商网络和原材料供应渠道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

二、友岸尽头还是中国制造?

尽管美国友岸外包这一策略使得墨西哥、越南、印度和部分东欧国家等新兴市场受益。即便墨西哥和越南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企业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新兴市场缺乏成熟的生产技术、设备、管理经验,而要完全取代“中国制造”还需要全产业链的能力,这短则需要三五年,长则需要十年,到头来还是需要中国企业参与供应链。

由于去全球化的影响,许多企业正在将生产能力迁移到靠近本国或相对不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的地区。截至2024年,中国占美国总进口额的比例已降至约13%,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额在此期间亦有所增长。

在这波供应链重组趋势中,墨西哥和越南是两大受益者。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越南的出口额增长了80%,美国从越南的进口也见同等幅度的增长。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额增长了160%。这一贸易增长为墨西哥和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带来了显著提升,但在全球供应链重组后,中国企业依然保持了稳定地位。

调查发现,许多中国制造商迅速适应了新的市场态势,将大量出货转向其他国家或在这些国家设厂。例如,苹果的越南供应商中约有一半是中国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企业的墨西哥制造产品 来源:wp)

今年4月2日,连接中越边境城市的南凭高铁(南宁至凭祥段)在崇左至凭祥的板其隧道顺利完成贯通,为接下来的架梁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凭高铁预计明年开通运营,届时从南宁到凭祥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仅需1个多小时。

根据越南政府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越之间的贸易额同比增长了22%,达到了436亿美元。在广西的东盟贸易伙伴中,越南是最大的。

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1.60万亿元,增长6.4%,占中国外贸比重的15%。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9633.7亿元,增长7.7%;中国自东盟进口6325.0亿元,增长4.5%。按美元计价,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246.0亿美元,增长2.8%。东盟成员中,与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依次为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

中国与越南在2024年初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和进口均有增长。整体上,中国的出口在一月和二月合计增长了7.1%,而进口增长了3.5%。这反映了中国在维持与东南亚国家的强劲贸易关系方面的成功,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出口增长显著。

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公司已经占据了墨西哥80%的工业园区空间,主要集中在新雷昂州,这些园区专注于生产太阳能板、电动汽车电池和供美国市场的建筑材料。

这表明,尽管有全球供应链的地缘政治重组,中国的全球生产地位并未因此减弱。

中国与墨西哥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在2024年二月向墨西哥出口了约5.96亿美元的商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5%。相比之下,从墨西哥的进口则略有下降,从1.41亿美元减少到1.26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长迅速,而进口略有减少。

此外,中国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直接的生产活动。许多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活动还涉及到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和垂直整合,这些操作帮助中国企业优化其在北美市场的业务。

例如,中国的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在墨西哥进行最后加工,以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的规定,从而享受零关税待遇。

三、友岸非己岸,从友岸到回岸

当友岸国家触及美国重要的战略行业和国家利益时,美国政府的 “友岸外包”还能继续实施吗?

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引发的反弹就是一个例子。特朗普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他重新当选,将阻止这笔交易的完成。而拜登虽然表达得较为含蓄,强调即使是盟友之间的收购也应受到严格的监管,但其态度与特朗普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这笔收购持反对意见。

拜登3月14日就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发表了声明。拜登强调美国钢铁公司的“美国所有、本土运营”对国家至关重要,表明了对该收购案持谨慎的态度。

这一反应与美国当前的经济战略和国家安全有关。自中美经济竞争激化以来,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影响力,同时强化自身的制造业地位。

美国政府推行的友岸外包政策,即是试图将全球制造业的部分重心从中国转移到其他美国认为可信赖的盟友国家,不管是在芯片半导体,还是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美国都试图用各种手段把制造业从中国迁移出去,例如东南亚、印度、日本、韩国和墨西哥等。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原本是鼓励盟友如日本、韩国等国的企业在美投资的。然而,当新日铁的收购计划浮出水面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却是复杂的。

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盟友的力量增强自身在全球制造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当盟友的企业试图控制对美国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产业时,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和产业控制的考虑,却不得不采取防范措施。

实际上,美国制造业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一直面临空心化的问题,曾经的制造业大国如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和影响力日渐减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允许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从而加强新日铁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和份额,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实现友爱外包战略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障碍,就是美国和自己盟友之间的利益分歧问题。说白了美国钢铁公司现在再怎么不行,那也是美国自己的,而新日铁公司再怎么强大,那也是日本的。

虽然美国推行友爱外包政策,想要把所有跟自己比较友好国家都纳入到美国,对抗中国,增强对全球制造业影响力的这个范畴之内,但毕竟亲疏有别由日本公司掌控全球最主要的钢铁生产能力,跟美国自己掌控这种力量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拜登和特朗普等美国政界人士,对于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反对,实际上就充分体现出了美国对日本也不是很放心,尤其是在这种涉及到关键战略的敏感领域,美国并不希望由日本或者是其他盟友的公司和资本来掌控相关行业,这实际上就暴露出了美国所谓友岸外包政策的缺陷,即友岸毕竟非己岸。

拜登政府的供应链策略确实表现出从友岸外包(nearshoring)逐渐过渡到回岸(reshoring)的趋势。

拜登政府推动的友岸外包政策,实际上是对经济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的一种体现。这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供应链从全球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重新回流到美国,以此增强美国的经济自给自足能力。

掌链专栏·地缘供应链

掌链《地缘供应链》是首个基于地缘政治研究地缘供应链的专栏,旨在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对供应链影响,分析全球供应链形势,为中国制造、中国商贸/跨境电商、中国物流等“走出去”提供研判分析,助力构建协同共生的国际供应链。在此提示,莫做误读。

编写: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