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美国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宣告朝鲜战争结束。随着战争的结束,战俘怎么办呢?他们是回国,还是继续留在战争所在国?对于一国军人而言,战争结束后回国是最好的归宿,也是本国希望的。如果不是,该国肯定要认为继续留在战争国的战俘是叛徒。但为了给予战俘自己选择的权利,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布了一项新的政策,战俘可在战争结束后的90天里自己考虑,是选择回国,还是继续留在战争国。90天后,战俘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说,不管战俘是回国,还是留下,美国都将尊重战俘个人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记载,在得知可以留在战争国时,有23名美国战俘和1名英国战俘选择前往中国,其中的美国战俘大卫·霍金斯后来回忆称,当他知道可以前往中国时,他感觉太酷了,之后,他再也没有动摇过要前往中国的决心。但在90天的考虑后,23名美国战俘有两名还是决定回到美国。

或许,让他们决定回国的原因是因为本国的压力,亦或者是基于本国的归属感。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杜鲁门给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当他们从一开始决定前往中国时,美国就将他们当成了叛徒,所以,即使他们后来改变了想法,回到了祖国,他们都被送上了军事法庭,服刑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些随着中国部队前往中国的美国战俘呢?他们先是带着好奇,想来中国了解这个与美国完全不一样的国度。而他们最大的感受是,在中国可以得到尊重,感受到自由和和平。只是,出于种种原因,这21名战俘先后有人选择回到了美国。

而上述我们讲过的对中国十分向往的霍金斯,他在中国待了三年。在朝鲜战争之前,霍金斯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如意,迫于压力,他在朝鲜爆发时走上了战场。在朝鲜战场中,霍金斯因受伤被志愿军俘虏,但在被俘虏期间,霍金斯并没有被虐待,而是得到了好的照顾。也正式在被俘虏的期间,霍金斯有了想到中国看看的想法。当战争结束后,霍金斯得知可以前往中国的消息后异常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的三年,霍金斯先是在首都人民大学上学,后在一家汽车工厂工作。虽然霍金斯还是回到了美国,但他并不会忘记在中国的三年,这应该是他最重要的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中国的人道主义精神,其实不仅是美国战俘不愿意回去,当年二战结束后,大量的日本人同样选择留在了中国,他们虽然是战俘,但得到的待遇却比在本国还要好。这就是他们选择中国的原因,在中国,看到的永远是和平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