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四月,麦克阿瑟向美国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

报告中,麦克阿瑟指出,由于朝鲜前线战事紧张,所以,他希望在此战中将核武器投入使用。

他甚至列出了一个具体的计划,打算用26颗核弹轰炸中国的重点城市,将整个中国变为一片废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中无人

但张狂的麦克阿瑟想不到,这份报告没能让中国遭受核武器的打击,反而断送了他本人的政治前途。

虽然美国当时手握全世界数量最多的核武器,又有麦克阿瑟的一力坚持,但在朝鲜战争的整个过程之中,美国始终没有将核武器投入战场。

这也让后世不少人感到迷惑,美国当时在朝鲜战场上已经失去优势,被装备远不如自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

在这种时候,核武器成为了扭转胜败的一个重要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当时中国也有很多人担心美国在输红了眼之后,会不顾一切地展开核战争。

何况,美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曾经将核武器用作实战的国家。

两颗原子弹,立刻推动了日本投降的进度,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了核武器的震慑力。

到了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的核技术已经进一步加强,核武器的储备量令全世界感到震惊。

看起来,中国很容易变成美国的核打击对象。

但最后的结果是,美国没有使用核武器,而志愿军势不可挡,牢牢的掌握住了战场的主动权,最终,美军也只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美国这宁愿停战,也不使用原子弹的做法,绝不是因为他们心慈手软,而是当时美国有着诸多顾虑。

当然,麦克阿瑟在战场上一系列令人大跌眼镜的操作,也是让美国无法动用核武器的重要原因。

麦克阿瑟是个战争狂热分子,但他一生的战绩谈不上多么出色。

二战期间,他就曾在太平洋战场上屡吃败仗。

但麦克阿瑟的幸运之处在于,他背靠当时强大的美国,这让他有了无数逆风翻盘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依靠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压那些更为弱小的敌人,为自己换来一枚又一枚的军功章。

但这些短暂的胜利,掩盖不了克阿瑟本人的平庸。

当然,麦克阿瑟是不会承认自己能力不足的。

二战胜利之后,成为战争英雄的麦克阿瑟越来越膨胀,在前往朝鲜战场的时候,麦克阿瑟也是志得意满。

更让他高兴的是,他成功的策划了针对朝鲜的仁川登陆,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了一把。

从这之后,麦克阿瑟更加笃信自己是个军事奇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没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在朝鲜战场被打得落花流水了。

最初来到朝鲜时,麦克阿瑟对中国不屑一顾。

他根本不相信中国有胆量下场和美国作战,所以,他当时的心态非常轻松。

晚年回忆的时候,麦克阿瑟还表示,自己当时一门心思认定中国不会来,却天天盼着中国能来,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给中国一个“教训”。

屡战屡败

直到1950年十月,中国志愿军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时候,麦克阿瑟对战场态势,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与杜鲁门等人交流的时候,麦克阿瑟还斩钉截铁的表示,中国就算派兵肯定也只会派出小股部队虚张声势,绝不可能与美军展开大规模作战。

但他很快就为自己的轻狂付出了代价。

中国志愿军在云山战斗之中,一举歼敌1800余人,而且被歼灭的还是美军的精锐部队。

随后,志愿军用了13天的时间,便歼灭了战场上的1.5万敌人。

这时候,麦克阿瑟才真正紧张起来。

他在给杜鲁门的报告里,充满担忧地写了这么一段话:“(美国)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即便如此,麦克阿瑟仍不认为自己,会成为中国志愿军的手下败将。

因为,双方的强弱对比太过明显,美军人数众多,而且具备足够的火力优势,他们的装备是全世界最为先进的。

在外人看来,中国志愿军对于美军发起的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麦克阿瑟也认为,此前的失败,不过是因为自己不知中国志愿军的到来,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致。

只要下次做好准备,自己一定能够重创中国志愿军。

但随之而来的第二次战役,又给了麦克阿瑟一个响亮的巴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战役中,志愿军直接收复平壤,同时毙敌3.6万余人,战果比第一次更为辉煌。

这下,美国国内也炸了锅。

美国所有民众都无法接受自己强大的国家,被一个刚刚建立一年,一穷二白的“弱国”打败。

同时,美国从官方到民间,对于麦克阿瑟的质疑声浪也越来越大。

麦克阿瑟过去凭借装备优势堆砌出来的战果,有些摇摇欲坠。

面对此情此景,麦克阿瑟当然更想在战场上直接证明自己,但他却没能得到这样的好机会。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再次重挫联合国军,麦克阿瑟在军中的声望也跌入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美国士兵已经对志愿军产生了强烈的畏惧,不愿战斗,只想赶紧回家。

美军的营帐之中,哀鸿遍野。

穷兵黩武

美国为了赢得朝鲜战争的胜利,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希望能够借助朝鲜战争在亚洲开辟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现在事与愿违,美国投入的精力已经无法收回,政府因为连吃败仗,在民众心中失去信任,麦克阿瑟作为战争的总指挥官,更是难辞其咎。

别说麦克阿瑟坐不住,就连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也坐不住了。

如果事态再发酵下去,连他总统的位子也难保。

杜鲁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是冲动驱使,1950年11月,杜鲁门在公开讲话中竟然提到:为了对抗中国,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也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

麦克阿瑟后来之所以敢在报告中,提出使用核武器的要求,也和杜鲁门这次公开表态不无关系。

但很显然,杜鲁门这次讲话并不理智。

对于全世界而言,核武器都是一片巨大的阴影,因为人人都明白核武器的威力之大,所以谁都不希望核武器真的被大规模应用于战争。

对西方阵营而言,还有很致命的一点,美国并不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苏联在朝鲜战争期间,也早就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战争中,苏联虽然很多时候都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

但无论如何,苏联不可能放任美国一家独大。

如果美国真的丧心病狂,妄图用核武器打压中国的话,其实也等于挑战苏联在亚洲的权威。

苏联是不可能眼看自己利益受损,还坐视不理的。

到那个时候,美苏两个大国下场,一轮新的以核武器为主导的战争开始,全世界又要陷入世界大战的水深火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二战刚刚过去没多久,欧洲的诸多国家还没有从战争伤痛之中恢复过来。

所以,一想到战争,整个欧洲都惶惶不安。

杜鲁门这边提出了使用核武器的可能,苏联那边还没什么动静,英国方面的代表就先杀到了杜鲁门的办公室。

虽然此时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都还仰仗着美国的帮助,对于美国很多出格的行为,他们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在核武器这个问题上,他们却是万万不敢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也显而易见,美国本土离欧亚大陆很远,万一真的发生了核战争,美国也会是最后一个被波及到的。

但欧洲国家可就不一样了,他们旁边就是苏联,万一美国扔原子弹的行为惹怒了苏联,苏联肯定第一个就拿美国这些欧洲盟友出气。

到那时,不管美国是赢是输,他们这些欧洲小国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且,朝鲜战场上也不止美国一家在作战,毕竟美国组建的是联合国军,美国的所有盟友也都出了兵,出了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当年跟随美国出兵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战争必胜。

虽然最大的利益归美国所有,但他们好歹能跟在美国屁股后面捡一点甜头。

现在的情况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联合国军节节败退,美国损兵折将,但这些欧洲国家的损失更大。

他们还有无数的战争窟窿没有补完,新的战争负担就又压在了他们头上。

老百姓对自家政府的批评声不绝于耳,他们的日子比美国更加不好过。

所以,像英国这些国家,早就有了从战场撤兵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他们还指望美国的援助,所以不敢提撤兵两个字。

可是,美国如果还要使用核武器的话,那就是彻底突破了欧洲方面的底线,他们再没胆量,也必须得说反对了。

自食其果

在跟英国代表交谈了几个小时之后,杜鲁门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一旦使用核武器。会把自己的盟友都得罪光,更不用说还会得罪苏联。

到那时,美国会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美国再强大,也是独木难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鲁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只能忙不迭的跟诸多盟友解释,自己绝没有将战争继续扩大的意图。

但另一边,麦克阿瑟却和杜鲁门的意愿反着来。

在1951年三月,麦克阿瑟曾经公开表示:志愿军再不投降的话,美国就要把战线扩大到中国沿海一带。

欧洲又一次闹得沸反盈天,谁都看得出来,联合国军在战场上处于劣势。

如果强行扩大战线的话,他们这些跟着出兵的欧洲国家,不是要继续吃亏吗?

杜鲁门为了安抚盟友,闹得一个头两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在这时,麦克阿瑟居然又呈上了一份,要求使用原子弹的报告。

看到这份不知轻重的报告,忍受了麦克阿瑟多时的杜鲁门,也终于压不住心中怒火了。

美国陷入现在的被动局面,和麦克阿瑟有很大的关系,

一来他在战场上盲目指挥,使原本占据优势的美军成为了劣势方。

二来他还口无遮拦,不经美国政府的同意,随意在公开讲话之中暴露战争目的,引得外界议论纷纷,还险些断送了美国多年来的外交成果。

麦克阿瑟作为一个将军,他在军事上的天赋一般,在政治上的眼界更是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鲁门很快意识到,如果再让麦克阿瑟这样肆无忌惮,自己的总统位子,也迟早因为他连累而丢掉。

所以,杜鲁门迅速反应过来,召开会议,对麦克阿瑟的去留进行投票表决。

当然,美国的诸多官员也和杜鲁门一样,早就对麦克阿瑟心生不满。

所以,麦克阿瑟的反对者们,在投票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没多久,麦克阿瑟便接到了来自白宫的命令,他现在不再是联合国军的总指挥了。

麦克阿瑟当时还完全不明白,自己为何被突然解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美国之后,麦克阿瑟在公开讲话中,对美国政府这一决策破口大骂,说他们不尊重一个二战英雄,用不光彩的手段解雇了自己。

他还说,就算一个清洁工被解雇,也不会像自己被白宫解雇这样难堪。

但没有人理会麦克阿瑟这些发言,因为多年后,事实证明,美国政府当时虽然出了许多昏招,但解雇麦克阿瑟这一步还是正确的。

麦克阿瑟在战场上,已经无法为美国打开新局面,只会造成更多的混乱。

更不用说,他那使用核武器的疯狂想法,会把美国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能说,麦克阿瑟是凭着自己的愚蠢,一步步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当然,就算解雇麦克阿瑟,及时止损,美国也绝不可能赢下这场非正义的战争。

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绝妙的战术,成为了胜利一方。

而美国的战争罪行,后人也绝对不会忘记。

参考资料:

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回忆录》

张勇《麦克阿瑟亲历记》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