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杨紫玉 张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市江夏区法院五里界法庭(以下简称“五里界法庭”)是武汉市江夏区法院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绿色发展、协同治理,努力以深化理念变革引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及职能延伸,守长江,护梁子湖。

发布全省首份文物司法保护令,保护长江文化遗产

长江文化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一环。在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槐山西麓长江边,屹立着一座大型航运建设工程——槐山矶驳岸,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全长247米,是长江上仅存的一处古代航运建筑设施,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2013年,槐山矶驳岸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数百年前,布政使衔湖北按察使司在此设立“出示严禁事”石碑,禁止槐山矶驳岸附近渔民在“槐山矶一百八十丈,龙床矶八十丈”范围内竖网捕鱼,以保障驳岸航运通畅。为加强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市江夏区法院五里界法庭首次适用《长江保护法》,发布全省首份文物司法保护令,明确禁止对驳岸实施破坏活动,要求保护长江驳岸周边环境。以令促保,以保促宣,共护长江之流奔腾不息。

巡回法庭进村湾,动员全民共同守护家园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有个“小朱湾”,依偎梁子湖湖畔,极富荆楚特色,是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中国摄影名村。每年“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五里界法庭都会在小朱湾,同游客共赴法治宣传之旅。法庭干警通过向游客发放宣传手册,详细介绍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常见罪名,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呼吁大家保护地球,共建美丽家园。

依托各类环保节日,进村湾动员民众参与环保运动,已成为五里界法庭的“常规动作”。此外,利用涉环资的民事案件,在事发地“巡回审理+以案释法+普法宣传”,是司法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式。如巡回审理农村土地租赁纠纷,守护耕地资源,巡回审理梁子湖水域租赁纠纷,发出护湖禁令,强化湖面管理责任。村委会、村民通过一次次特色宣传、一个个环资案例,深刻感受到了司法护绿的决心。

建立司法协作“朋友圈”,多途径共同参与流域治理

面对生态环境司法高度专业化要求,武汉市江夏区法院引进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从事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挂职,分管五里界法庭环资审判及论文调研工作,引进高校科研资源,助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举措提质与创新。

树立协同治理理念,让流域“只此青绿”。深化环梁子湖4家法院及江夏区6家行政单位建立的环境司法行政协作机制,与区渔业监察大队、金口街道联合在长江金口段设立“长江司法修复放流点”,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法院东湖法庭、青山岛村村委会共建“梁子湖生态修复司法实践基地”。扩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载体,共护梁湖一湾碧绿。

今年4月,民盟湖北省委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委员会一行到武汉市江夏区法院开展“充分发挥司法作用,为湖北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有效法治保障”专题调研,区委统战部、区检察院、区生态环境分局等8家司法与行政单位再聚首,调研会上,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司法协作、法检联动、法政联动、生态司法服务举措、环境公益诉讼资金的统筹、管理与使用等问题,各部门进行深度研讨。调研组表示,将根据调研内容,形成报告及提案,向省政协等上级部门建言反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五里界法庭将始终坚持和践行“枫桥经验”,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勇气和担当,用力用心用情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民生福祉。法庭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朋友圈”,建设“人才库”,探索“优路径”,治理“见成效”,保卫“三山三水三分田,还有一分是家园”的美丽江夏。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