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今夏晴雨不定,5月24日,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馆外,雨下了一整天,也无法阻止安静撑伞等待进馆的众多观者热情,这里,备受瞩目的“广美毕设”正在进行。不仅年轻人众,当天排队人群里,记者还看到来自大湾区不同院校的中学生们;而校园里三两同行者,也许是一家人,中间身穿学士服、怀抱鲜花的青年,提醒着时光:又一年毕业季已经来临。

5月21日,一年一度的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盛事——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其第一期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本届“毕设”分三期、于两地陆续进行,总体展览将于6月27日结束。广美2024届1787位本科生、429位研究生,将在这里呈现他们对艺术和世界的真挚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2日晚,毕业季开幕式——请回答,2024!”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江畔广场举行。

“请回答,2024!”

如今,科幻大片里的未来已不远,Al人类智能的延展“物”近在眼前。广美毕业季以“请回答,2024!”为主题,学生的“毕设”对此做出丰富多彩“回答”。

绘画、雕塑、跨媒体艺术、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美术史论、美术教育……展览涵盖众多学科专业的多样化艺术探索,展现了学校引导学生们回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以跨学科专业融合的创新思维,生生不息、知行合一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的汽车,可能只有四轮似曾相识。记者在工业设计学院智能出行设计展区看到各种创意:极大拔高的底盘和硕大的车轮,许是为了披荆斩棘;座舱里精雕细琢的温馨工艺,让人仿佛直入儿女绕膝的田园归处;超跑的极致流线像水滴即将融入波涛,又是独立个性人群所深深向往的一骑绝尘、唯我独孤——本次“毕设”主要应对了一种变化:造型不再是汽车设计唯一核心,出行体验成为更加综合的设计对象。广美作为国内最早成立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方向的院校之一,多年来为国内外汽车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广美本科生毕业展第一期现场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则以“升维”为主题,尤其关注“借助在地实践的力量,推动人文湾区协同创新”,回应了城市与乡村、现实与未来等复杂问题。城市学院毕业展主题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设置了“川流不息,不忘初心”和“瑶鼓相迎,千米画廊”两个选题方向。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展示呈现了:在人与工具交互活跃甚至彼此对抗生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客体还是主体,都会得到进化与升级。绘画艺术学院(研究生)的作品,绘画图式更加自由,画面和媒材探索更为大胆,体现广美一贯的开放包容。古典雕塑的人文理性、现代雕塑的形式本体、当代雕塑的话语系统,这些异质的属性,则同时在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研究生)“毕设”中呈现。

“关注现实,服务社会”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表示,近年来,学校秉承“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办学传统,以“湾区艺术创新系统”探索高等美术教育与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需求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发展进路。在同学们毕业创作丰富多彩的“回答”里,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艺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令人欣喜的实践成果。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则在24日的广美大学城美术馆现场对记者表示,纵观第一期的展览,予人的感觉是在设计方面有极强实践性,一些毕业设计与产品、乡村改造等结合,能直接对接现实产业转换;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与社会各行业乃至资本市场广泛连接。“如何能与服务社会高度结合?我觉得这种成功尝试,在毕业展上体现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他同时强调,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设计也好、绘画也好、雕塑也好,其中纯技术部分,将越来越容易被智能化取代,这更加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提升观念、进行创意思维。提问能力和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被提到更突出位置。我认为,现实生活就是寻找创意、提示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来源,我们要更早地、真正地去汲取生活的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广美研究生毕业展第一期现场

【广美2024年毕业展排期】

本科生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第一期(5.21-5.29):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工业与交互设计系、产品设计系、艺术设计学系)、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城市学院

第二期(6.5-6.12):跨媒体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染织艺术设计系)、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动画)、工艺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第三期(6.18-6.27):中国画学院、绘画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研究生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第一期(5.21-5.29):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第二期(6.5-6.12):中国画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第三期(6.18-6.27):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温馨提醒:计划参观者,可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公众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公众号进行预约。

采写: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梁志钦

图片:受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