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这是“托塔天王”晁盖生前对宋江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留给水泊梁山的最后一段遗言,简单的内容,却不由得让人深思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当年,若是没有宋江的及时通报,晁盖和劫生辰纲的另外六人,恐怕早就被官府抓住处以极刑,更别说上梁山接替王伦成为寨主了。

所以在宋江落草后,晁盖满是诚意地对他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晁盖数次要将位置让给宋江,同时宋江作为“二把手”,天王身死后,由他继承寨主之位已经是板上钉钉。

然而,正是晁盖半路杀出的那句遗言,让这个继位者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晁盖临死前不仅没有选择支持宋江,反而还对自己这位“贤弟”充满了否定与质疑。

如此反常的举动,不得不引人怀疑,宋江做了什么,竟让晁盖如此失望?射死晁盖的,难道另有其人?有三位好汉可能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碍于形势没有多说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晁盖之死

梁山和曾头市,因为一匹照夜玉狮子马结下了梁子,晁盖二话不说,带着五千人马就要前往攻打,结果途中被两名僧人引入埋伏,直接被伏兵的一支箭射中了面部。

然后“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从原著描写可以看出,晁盖在刚中箭的时候,还可以自主行动,甚至能够骑马逃走。

要注意,书中并没有点明这是曾头市的伏兵,即使是,史文恭应该也不在对方阵中,不然那匹照夜玉狮子马,肯定会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能将秦明打得难以招架的史文恭,如果看到梁山军队阵脚大乱,怎么会不带领伏兵冲杀下去,直接夺去梁山众将的性命?

再看梁山那边,林冲将众人护送回营寨后,几位头领赶紧将晁盖面部的箭拔了下来,是的,也算身经百战的梁山将领,竟然直接草率地把箭拔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就是原本清醒的晁盖开始大出血,瞬间瘫倒在地,林冲手忙脚乱地给大哥敷上了金疮药,然后拾起来箭一看,只见箭身上刻着“史文恭”三字,并且箭头上还有毒药。

梁山正是凭借这根箭,才判断伏兵是曾头市的队伍,那么问题来了,但是前面已经分析,史文恭并没有参与这次行动。

就算参加了,史文恭作为主将,难道会身先士卒去做一名射手?还在黑夜中一击命中晁盖面门?而且同时中箭的那么多人,怎么只有射中晁盖的那一支是毒箭,离奇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拔出箭过了一会儿,晁盖才不能言语,如此可见,毒药的药性并不算强,而且古代的加工手段跟如今完全比不了,那时候顶多就是箭头上沾一点砒霜之类的东西。

但是梁山的人却没有去找郎中前来诊断,反而“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亲手敷贴药饵,灌下汤散。”

在第六十五回,宋江背后生毒疮的时候,张顺提出去请“神医”安道全,吴用就让他带上一百两蒜条金和三二十两碎银去请神医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道全不想上山,张顺甚至还杀死安道全的老相好,逼迫他加入了梁山,然而现在张顺就在病床旁,却是一言不发。

几个大老爷们儿就只是在床前哭天喊地,喂给晁盖不知道从哪来的汤药,一副好像生怕晁盖死不了的样子。

或许他们心中都十分明白,晁盖的死,对于水泊梁山的发展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晁盖被宋江架空

宋江早就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他的“招安”纲领与晁盖“抗争”的立场已经有了分歧, 晁盖不死,梁山泊早晚会发生第二次“火并”。

如今刚好有所谓的“史文恭”出手了,众人自然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将黑锅彻底推到曾头市的身上。

晁盖义气深重,仗义疏财,即使是对于出卖过自己的白胜,他也还是找人去就救援,所以当他成为梁山之主后,所树立的价值观就是“劫富济贫”,要跟皇帝老儿对着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为人忠厚,和对兄弟情义的重视,使得晁盖对名利地位的掌控欲不强,自从宋江登上梁山后,山寨里里外外大小事务,各种军事行动,晁盖都交给了宋江。

出风头的都是宋江,得功劳的也是宋江,但出于都是为了梁山好,晁盖也并没有多想和计较,但是,还是有一种事,会让晁盖心存芥蒂。

凡是宋江之后上山的好汉,几乎都是宋江拉拢过来的,而且世间“及时雨”的名号越来越响,“托塔天王”渐渐受到了冷落,这是一个行走江湖多年的热血汉子无法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黄门山四杰只是听到宋江的名字,就直接选择投降,晁盖没有反应;鲁智深上山说:“江湖上今日也闻宋三郎好,明日也闻宋三郎好”,晁盖也忍了

就在盗马贼段景住前来梁山通报,说名马被曾头市劫走的时候,晁盖终于忍不了了,因为照夜玉狮子马原本是要献给宋江的,段景住甚至还说江湖上只听得及时雨的名号。

如今一个小偷都认为梁山之主是宋江了,兄弟的发达,别人的争功,晁盖都会诚心庆贺,但作为一个男人,他不能忍受自己被藐视和贬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晁盖想参加各种战斗,都被宋江一句“哥哥是一寨之主,岂可轻动”所阻拦,但是现在,不争馒头争口气,不是为了对抗宋江,只是想要证明自己。

所以晁盖不顾吴用等人的劝阻,只因为一匹马和几句流言,就要亲自带兵去打曾头市,关于出兵,书中用了这么一句话——“只点五千人马,启请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

“只点五千兵马”,是晁盖自信,不想被人看不起,“启请”两个字就显得有些凄惨了,作为梁山最高指挥官,晁盖点将竟然还要“启请”,与大家争先恐后跟随宋江,形成了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晁盖下山前,还对宋江说:“贤弟安坐,我不会抢了你的功劳。”说明晁盖确实是憋着一口气出征的。

但是,宋江曾经劝了十次百次,唯独这一次,没有劝谏晁盖让自己代他出征,并且在晁盖走后,宋江还命令戴宗下山探听消息,书中也并没有说是去打听什么。

一个又一个细节,无不在证明一个事情——晁盖并不是死于史文恭手下,那么真正的凶手是谁呢?有三位好汉早就把目光看向了那个黑黑的面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用

三位好汉中的第一位,就是吴用,在晁盖打算出山亲征的时候,只有智多星站出来劝他放弃,在金圣叹的注解中,就有怀疑的言论:

“上文若干篇,每动大军,便书晁盖要行,宋江力劝。独此行宋江不劝,而晁盖亦遂以死。”意思是,就这一次你宋江没劝,晁盖就死了,让人细思极恐。

“六韬三略究来精”的吴用已经知道,晁盖此去必是凶多吉少,有去无回,作为伙同晁盖劫取生辰纲的老搭档,他还是不想让对方白白去送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可惜晁盖去意已决,听不进劝告,吴用便见好就收,也没有提议带着自己一同前往,如果有吴用在身旁,晁盖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惨败被射死。

各种细节都让人感觉到,吴用可能已经为自己找好了下家,即选择跟随宋江。

如果是诚心相劝,为什么只是反对?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的理由,晁盖用五千去打七千,本就占据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晁盖带的人:杜迁、宋万,平时哪里能见到杜迁、宋万两位兄弟的身影?晁盖在关系重大的时刻,选择了相信自己的亲信,没有重用宋江一派的人,说明晁盖也早就防备着宋江。

可是亲信终究只是亲信,曾家五虎个个武艺高强,在梁山中都是跑龙套的存在,怎么能打得过对方呢?这最重要的实力对比,吴用都没给晁盖点明,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劝告只是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之后册封一百单八将,宋江在石碣还没现身的时候,就已经将吴用称为“天机星”,并且在研究所谓“天书”的时候,说:“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