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极越员工因买小米SU7被辞退”的消息冲上热搜。

一向在市场上是小透明的“极越汽车”,靠这次不太“体面”的热搜蹭了一波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极越汽车本身的知名度不高,但其背靠的两位“富爸爸”来头不容小觑:

一位是互联网大佬百度,另一位是捧出无数爆款的吉利。

前者负责给技术,后者帮它生产,可以说极越汽车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可是极越上市后,月月销量惨淡,连行业平均水平都达不到。与最初的期待相去甚远,极越到底做错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越汽车的前身是“集度汽车”。

2021年3月,百度和吉利合作,分别控股55%和45%,成立了集度汽车有限公司,由夏一平来担任公司CEO。

光是看到名字,就知道两位“富爸爸”对这个小儿子寄予了厚望。

极越品牌以“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为定位,致力于打造具备高度智能化、电动化和网联化的汽车产品。

在研发方面,极越依托百度的AI技术,特别突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两项。

同时,吉利的SEA浩瀚架构为极越提供了强大的机械基础,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一个爸爸给技术,一个爸爸帮生产,再加上大肆宣传,引起了业界对这辆新型汽车广泛的关注和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上,极越ROBO-01缓缓亮相,“汽车机器人”、“自动驾驶”、“科技未来感”的噱头一个比一个响亮,可结果却不尽人意。

新车宣发动画制作潦草,被网友嘲笑“动画片”、“五毛钱特效”,黑评倒不构成主要威胁,但是这个态度却让人不禁怀疑百度的智能化水平。

因资质问题临时把原名称“集度”改成了“极越”,让一众人突然感到陌生。

甚至有某位业界高管称极越的很多元素都是抄袭,利用谐音梗“集度”,讽刺其为“嫉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发布会已经令人啼笑皆非,后面的令金主蒙羞才是“压轴大戏。”

极越汽车直播时,特意请李彦宏前来站台背书。他骄傲地表示:“视觉大模型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自动驾驶,而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是全球领导者。”

可是当极越汽车的CEO夏一平演示汽车语音助手功能时,呼喊SIMO(极越汽车语音助手的名字)多声均无反应。

出丑的是夏一平,尴尬的却是李彦宏。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极越,在发布会上呈现的效果如此拉胯,吃瓜网友直呼“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拉胯,让大家原本期待的心凉了半截。

但CEO夏一平却表示:“我讲营销效率,花一分钱能对应到一个用户,你可以正向营销,也可以反向营销嘛,当你骂我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极越了。”

思路没错,利用好争议有时也能反向打开市场。可是甘心被骂的极越,在新车上市后,却没有迎来期待中的爆卖。

四五十家门店,人流量看起来还不错,但真正下单购买的人极少。

据虎嗅APP的数据,从2023年12月-2024年3月,极越汽车的销量分别是774辆、218辆、147辆和511辆,4个月累计销量1650辆,月均仅400余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改变销量困境,夏一平优先选择降价,打着促进“科技平权”的旗号,多次调整优惠策略。

但事实证明,当知名度不够的时候,一味委身降价,只会伤害已积累的老客户。

一位车主4月上旬刚提的新车,不到一周,极越就颁布了新的优惠政策。

即在“4月15日至5月31日间购买极越01并完成交付,即可享受ROBO Drive Max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终身免费”,而在此之前,这一智能驾驶的选装费用为4.99万元。

也就是说,这位车主还没来得及感受拥有新车的喜悦,就被极越的价格背刺了。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频繁的价格变动,凉了许多老车主的心。

看到这样的结果,夏一平停止价格上的策略,转而反思营销思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夏一平躬身入局,活跃在销售一线,去到线下门店亲自参与卖车。

认真听取每一位客户的意见,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他还对整个销售团队进行了大洗牌,调整销售方式,事必躬亲,重视每一位销售人员的面试和选拔。

直播卖车的业务开展以后,他还亲自参与到直播中来,加强与用户的联系。

把精力都放在销售上之后,夏一平发现,走进店里的客户,首先好奇的不是车子本身,而是“这是个什么品牌。”

于是,夏一平决定再增加一个重心:打响品牌知名度。

没错,夏一平太想一炮打响了,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为此,极越在营销手法上,采取“碰瓷”特斯拉的方式,将极越01对标行业领军者特斯拉Model Y。

夏一平曾在采访中表示:“特斯拉有它的品牌地位,我只是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阐述我有一个目标,有一颗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张在网上流传的极越汽车宣传照片,上面写着:“买了‘特’后悔?机会来了!”。

极越本意是想蹭一波特斯拉的流量,勾引大家的好奇,却起到了反面的效果:让特斯拉更加保值,让极越01显得更不值钱。

使出浑身解数后,新车销量依然不够乐观,还给外界留下“极越过于急功近利”的印象。

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成长的规律大致相似,一门心思地拔苗助长,只会毁掉自身的根基。

尽管极越在技术上取得了诸多突破,其市场表现却并未达到预期,甚至连行业平均水平都没达到。

销量的惨淡,不仅影响了极越品牌的市场地位,也对其后续产品的推广和品牌建设构成了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极越的努力有目共睹,品牌在技术、营销、知名度的都有所提升,但从销量的数据来看,仿佛在做无用功。

极越一直主打卖的是体验而非硬件,可真正的问题在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智能化体验买单?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购置车辆时最重要的是性价比。

同样30w价位的车,消费者的选择非常多样,比如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等等。

而近几年,智能化体验在用户购车的影响权重里虽有所提升,但仍不能上升到刚需因素。

况且极越作为新兴的智能汽车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都需要时间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用户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担忧依然存在,大家更愿意相信自己开车的技术。

尽管极越在智能驾驶上卷生卷死,但对消费者来说,智驾更像是下午茶的存在,始终不能代替主食,极越的困境就也在于此。

最后,极越的智能化太过于追求高大上而显得很鸡肋。

说几个名词:半幅方向盘、屏幕滑动换挡、无门把手车门,乍一听非常奢华,但是却少了接地气。

过于超前的设计反而弄巧成拙,拉远了与用户的距离感。

想要在激烈的商战中占据一席之地,即便智能化的技术再领先,也必须要经历打开消费者认知的过程。

不顾用户的需求,只顾自嗨,造出来的汽车也只如空中楼阁。

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也不再甘当一棵任人宰割的韭菜。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想法买单,只会为了自己的需求花钱。

如果说之前的“集度”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那么现在的他就要靠自身的表现向两大金主争取资源。

当然,这并不完全是极越CEO夏一平的错,如果深究背后的两位金主,你会发现,夏一平更像是背锅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度掌舵人李彦宏一心想把"自动驾驶"技术推向市场,占据蓝海先机,而极越就是承载了百度的造车梦。

于是李彦宏将车的大部分部件交给吉利,自己只负责智能技术,只是过于心急的他却大幅度拖累了团队的技术积累,也伤害了团队的战斗力,将造车的主动权交到了他人手上。

吉利一向奉行的策略是"多生孩子好打架",做成了,合作愉快皆大欢喜;做不成,你不过是我众多棋子中的一枚,放弃就好了。

夏一平看似权力在握,实则身为打工人,不得不顶KPI的压力迅速作出决策,不然恐怕连俯首听命的机会都要拱手他人。

生不逢时,极越这波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打铁需自身硬以外,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缺一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彦宏和夏一平曾讨论过车企发展的未来,两人一致认为智能化是决定汽车竞争胜负的核心能力。

发展大方向上没错,可是对于企业而言,能在当下活下来才是王道。

极越的几番策略,都没能折腾起什么浪花。

如今,李彦宏貌似对这件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一门心思整自己的AI去了;吉利也换上后妈态度,对孩子爱搭不理,任其自生自灭。

当初极越众星捧月般亮相,之后就一直面临市场与需求错位的问题。

夏一平的几度变革,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没能抓住主要矛盾,在垂死的边缘反复试错、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夏一平暂时没打算放弃。

据透露,极越07近期将在北京车展亮相,并于今年下半年交付,届时会在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迎来重大升级。

目前来看,极越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带极越01走出销量低迷困境。

也许将来极越有望实现销量突破和品牌的崛起,但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留给极越的时间不多了。

想要布局一片生态森林,那得老老实实从种好每一棵树做起。

参考资料:

新出行:汽车机器人量产落地的一大步,解读极越品牌成立

鳌头财经:月销仅400余辆,极越汽车甘心被骂?

Car司令:极越汽车的未来由谁掌权,总经理夏一平:我命由我不由天

虎嗅app:被百度抚养,极越怎么还不争气?

作者: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