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翻开近代历史课本,在大火中离我们远去的圆明园必然是浓墨重彩、难以忘却的一笔,既是耻辱,亦是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今我们已经站起来,强起来,但那毁于大火的圆明园,却终究难以回来,可是,在21世纪,有一位迈入人生末年的老人,却毅然投入高达三百亿的资金,只为了重现圆明园,这位老人就是徐文荣。

«——【·屈辱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苦难的篇章。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如滚滚巨浪,一次次重创这个曾经辉煌的古老国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段黑暗的岁月里,中国不得不在枪炮的威胁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赔付了沉重的赔款,被迫开放通商口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不仅体现在领土和财富的剥削上,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亵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视若无睹,甚至有意加以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珍贵的文物遭到劫掠,古迹被任意破坏。这种文化的摧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创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近代屈辱史的诸多罪行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掠夺与焚烧无疑是最令人痛心的一幕。圆明园,这个清代皇家园林,曾被誉为"万园之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华,堪称艺术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无情蹂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英法联军在北京城外遭到清军的顽强抵抗,激怒了联军指挥官。为了报复,他们下令对圆明园进行疯狂的掠夺和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千上万的士兵如饿狼般涌入园内,他们破坏建筑,焚烧宫殿,劫掠珍宝。无数世所罕见的艺术品和文物在这场狂欢中被毁坏或被掠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发指的是,联军还故意纵火焚烧了圆明园的主体建筑。熊熊大火燃烧了数日,曾经辉煌壮丽的园林化为一片焦土,连绵数里的烟尘遮蔽了天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明园的覆灭,成为近代中国屈辱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它见证了列强对中国的蛮横无理,也折射出中国在那个时期的无助和衰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今天,圆明园的遗址依然矗立在那里,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人民曾经的苦难,也昭示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

«——【·徐文荣·】——»

徐文荣,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横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的影视制作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他心中的梦想并未止步于此,2008年,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横店重建圆明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徐文荣来说,重建圆明园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他个人的一个夙愿。作为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浙江人,圆明园的覆灭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看来,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其被蛮横破坏是对整个中华文明的亵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徐文荣一直怀揣着重建圆明园的梦想。他曾多次资助考古队伍,对圆明园遗址进行勘探和研究。同时,他也广泛收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文献和图像资料,为将来的复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2008年,徐文荣终于有机会将这个夙愿付诸实践。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投资,更是一个弥补民族耻辱、重振文化自信的伟大事业。

«——【·重建的梦·】——»

根据规划,圆明新园将按照1:1的比例,完全复制圆明园当年的建筑布局和园林风貌。整个工程分为三期进行,占地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将复原圆明园90%以上的建筑和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园的核心区域是"万园之园"——原圆明园的主体建筑群。这里将再现当年的宫殿、园林、湖泊等景观,包括著名的长廊、绮春园、万春园等景点,力求与原貌高度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恢复建筑本体,新园还将复制圆明园中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将采用当年的工艺和材料进行制作,确保最大程度的还原真迹。项目方还聘请了国内顶尖的园林专家、建筑师和工艺大师参与设计和施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明新园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座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园区,让游客在这里亲身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重温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

«——【·困难重重·】——»

然而,要1:1复刻圆明园,困难重重。首先是资料匮乏的问题。由于圆明园在1860年被彻底破坏,留存下来的图纸和实物资料极为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徐文荣多年来一直在收集资料,但仍然无法完全还原当年的真实面貌。

其次是工艺复原的难题。圆明园中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和工艺品,这些都需要依靠传统手工艺来复制。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一些古老工艺已经失传或者生疏,很难做到100%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园林景观的复原也面临重重挑战。圆明园占地广阔,地形地貌错综复杂,许多景观需要依托特定的地理环境才能展现独特魅力。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全面复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资金投入也是一大挑战。据估算,整个工程的总投资将近300亿元人民币,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务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内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需要极为精细的财务规划和运营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建圆明园的计划自提出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一方面,部分公众和专家学者担忧这样的复建活动可能会淡化对历史悲剧的记忆,认为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保护和研究现存的历史遗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认为,圆明园的废墟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提醒人们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另一方面,一些专家质疑复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他们指出,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和技术限制,1:1复刻可能无法真正重现圆明园的精髓,反而可能导致对传统园林艺术的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他们担忧复建后的圆明园可能会成为过度商业化的旅游景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

«——【·亲力亲为·】——»

作为这一宏伟工程的发起者和主要出资人,徐文荣可谓是亲力亲为,全程参与其中。他不仅出钱出力,更是亲自督阵现场,为工程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深知复建圆明园的重要意义,因此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他多次现场视察,对每一处建筑和景观的细节都反复把关。只要发现有哪怕一点瑕疵,他都会立即制止,要求工人返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徐文荣还身体力行,参与到一些工程建设中。比如,他曾亲自动手种植园林中的树木花草,希望将生命力注入这片新生的园区。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无疑为整个项目团队树立了典范。

«——【·资源整合·】——»

圆明新园的建设可谓是一个资金和资源的"烧钱"工程。徐文荣不仅投入了自己的巨额私人财富,还四处筹集资金,努力整合各方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首先成立了专门的公司来负责工程的运营管理,并通过发行债券、寻求合作伙伴等方式筹集资金。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支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力资源方面,徐文荣广纳贤士,聚集了国内顶尖的园林设计师、建筑师、工艺大师等参与项目。他们为工程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确保了复建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徐文荣还善于利用社会资源。他与多家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让专家学者参与到文物考证和工艺复原中来。同时,他还邀请了众多志愿者加入,为工程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金、人力和智力资源,圆明新园的建设才得以有序高效地推进,最终实现了"重现辉煌"的目标。

«——【·正式开放·】——»

2016年,圆明新园正式开放,尽管名为“新园”,但它尽可能地再现了圆明园的昔日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园内的建筑、景观,甚至一些大型演艺项目,如《火烧圆明园》的情景剧,都旨在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历史的悲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明新园的建成,引发了公众对历史记忆的讨论。一方面,它是对历史的再现,让后人记住民族的苦难;另一方面,它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当代人提供了学习和反思的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与旧圆明园相比,新园缺乏那份岁月的痕迹,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仍然让许多人感动。

«——【·结语·】——»

徐文荣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创新的传奇。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何在困境中找寻机遇,如何在争议中坚守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店圆明新园,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群,它更是徐文荣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记忆与现代文化交融的产物。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圆明新园,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精致,还可以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历史烙印。这里,既是旅游胜地,也是教育基地,提醒着每一个参观者:历史不容忘却,唯有铭记。

参考资料:

新的梦想总在前面引领着你——中国青年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靠挑粪赚第一桶金,筹资300亿复建圆明园,如今已完工6年——宝鸡政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