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到一封来自双肺移植术后的患者吕先生(化名)家属送来的感谢信,表达对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李明副教授、王立平护士长等团队成员的感激之情。

据悉,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术前、术后63个日夜的精心照护,49岁的吕先生以顽强的意志“闯”过出血、休克、感染、排斥等重重险关,目前患者已顺利转至胸外病房继续后续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出ICU前,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左),王立平护士长(右)暖心鼓励患者(哈医大二院供图)

家属:放弃曾是我做过的最痛苦、最艰难、最错误的决定

2023年12月,患者吕先生被确诊为肺间质纤维化,今年3月初,吕先生因“高烧不退、喘气困难”住进哈医大二院。半个月内病情逐渐加重,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后仅能靠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维持生命,经过多个学科专家联合会诊,认为肺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案。

但因患者家属对病情不理解、意见不统一,与第一次肺移植治疗失之交臂。吕先生的身体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家属后悔、自责。

4月9日,家属不想让吕先生继续承受疾病带来的折磨,忍痛作出放弃治疗的抉择,准备拔除气管插管,与吕先生进行最后的告别。

转机:哈医大二院多学科专家精诚协作 成功完成双肺移植手术

4月10日晚21时许,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带来好消息,一位脑死亡患者自愿捐献器官,供体肺与吕先生匹配成功,尽管患者目前状态极差,手术风险极大,但这确实是吕先生最后一搏的机会了!4月12日,在哈医大二院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通力合作下,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张临友教授团队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梁朝阳教授团队共同为吕先生实施了VV-A ECMO支持下双肺序贯移植手术。

术后:生死相托 31个日夜精心照护 患者转危为安

肺移植手术结束已是4月13日的凌晨,吕先生被转回重症医学科二病房进行治疗。正当大家沉浸在移植手术成功的喜悦中,患者出现了顽固的心源性休克,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及VV-A ECMO支持下,循环仍难以维持,最低血压一度达到56/40mmHg。主管医生李明副主任医师、温良鹤副主任医师及展云飞护士等在病房内不断地尝试、调整治疗措施,直至天微微亮,患者的血压稳定下来了。

13日清晨,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叶明教授、李海波教授、姜雪松副教授带领血流动力学团队,通过床旁超声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手段,精准分析患者病情,并果断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以改善心功能收缩功能。随着治疗手段升级及监测手段精准化后,患者循环逐渐稳定,4月16日吕先生平安度过循环衰竭这一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李明副主任医师、温良鹤副主任医师为患者置入ECMO生命支持(哈医大二院供图)

随后的几天里,吕先生又出现移植后的肺出血、毛细血管渗漏、腹胀、营养不良、肌萎缩等并发症。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抓住患者病情的主要矛盾,分析呼吸力学监测的数据,采取气道保护策略、俯卧位通气、每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等前沿医疗技术,辅以康复、中医针灸等多种手段,一步步帮助患者渡过一个个难关。护理团队的16名护士三班倒,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患者床旁,除了日常的换药、翻身、吸痰、灌肠等治疗外,还时常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他克服恐惧与焦虑。

在众人的努力下,术后第6天,吕先生逐步撤除VV-A ECMO(人工心肺机);术后第9天,撤除IABP置管;随后,逐步开始康复治疗,恢复胃肠道营养,停用镇静镇痛,撤除CRRT治疗,尝试脱机训练……术后30天,患者顺利转出重症病房,在胸外科继续治疗,目前已经能够经口进食,下床站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患者家属送来的感谢信(哈医大二院供图)

吕先生的家属看到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们的昼夜付出,深受感动。5月12日在护士节、母亲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吕先生一家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表达了家属的真挚感谢。(田为 杨嘉安 叶其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