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月起,珠海深入推行师生“同餐同菜同价”,目前全市已有57所学校全面取消教职工食堂。(5月24日 潇湘晨报)

记忆是心灵的沃土,理解是智慧的钥匙,而运用则是实践的动力。日复一日,堂课连绵,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似乎水到渠成。然而,深入思索之下,成长与发展实则是荆棘丛生的征途,既需倾注大量的心力,又需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以食为天,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吃”这一基础。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看似是家庭与父母的职责所在,但深思熟虑之下,这也是学校与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办好食堂,让孩子吃得满意、吃得健康,学校与老师责无旁贷。

然而,随着师生人数的增多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工食堂在一些学校应运而生。这些食堂为教职工提供了便利,缓解了学生就餐时的排队和等待之苦,也让学生少了些拘谨与不自在。然而,现实中,尽管许多学校的领导与老师深知办好学生食堂的重要性,并努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原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种因素的制约,难免会出现“用力不均”的情况,从而将重心偏向“办好教工食堂”。

时光荏苒,个别学校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怪象:教工食堂越办越好,而学生食堂却日渐式微。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这些现象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让众多家长心生不满,从而破坏了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原因,表面上看似是学校领导与老师对办好学生食堂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然而,深入剖析,实则是因为“教工食堂”的存在,让学校领导与老师失去了直观感受学生食堂饭菜数量、质量的机会,缺乏了经常性的监管。

打造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生食堂,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珠海市的举措——取消教工食堂,实行师生“同餐同菜同价”,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应。此举不仅响应了教育部的号召,更切中了当前教育的痛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举措让监管变得常态化,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监管。办好学生食堂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有效监管。当学校领导、老师与学生一同就餐时,他们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食堂的菜品和菜价,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和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这种共同就餐的方式也在无形中给食堂工作人员施加了压力,促使他们不敢“偷工减料”,而是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

其次,这一举措更方便了学生参与监管。学生食堂办得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长期以来,虽然各校都重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但由于反馈渠道的滞后性,往往影响了学生监督的积极性。而实行师生“同餐同菜同价”后,学生可以直接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反馈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既方便了监督,又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珠海市的这一做法无疑顺应了社会的呼唤,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它补齐了学生食堂监管的短板,堵住了教育的漏洞。值得肯定的是,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学生饮食健康的重视,更展现了教育部门对提升教育质量的坚定决心。愿更多的地方和学校能够向珠海学习,让师生“同餐同菜同价”成为校园新亮色,为孩子健康成长再添新防线。(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