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5月20日发布的数据,食品生产的本地生产,连续三年未能达到10%,这与其希望在2030年本地产量满足国内30%的需求,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还有很大发展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年的实践说明,要提高本地食品生产力挑战重重,必须克服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一解决。以金目鲈的养殖为例,去年,水产养殖公司Barramundi Group就因在南部海域的金目鲈养殖场暴发金目鲈落鳞症,中止养殖,把生产业务转去文莱。

新加坡食品局原本计划在三个南部岛屿附近水域设养鱼场,但由于担心可能会对多种珊瑚礁和濒危海洋物种造成影响,因此其中两个养鱼场的投标项目推迟,并且未来期限未定。新加坡在2023年消费海鲜总量中,来自于本地生产的仅有7.3%,而且近些年呈逐渐下降的态势(2022年是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室内蔬菜种植业。蔬菜工厂VertiVegies原计划兴建新加坡最大的室内农场,每年生产六公吨蔬菜,但这个占地两公顷的项目,因与中国投资者在合资上遇到问题而在两年前散伙。新加坡2023年的本地化蔬菜生产量占总消费量3.2%,比2022年3.9%下降了0.7%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有鸡蛋生产本地化一枝独秀,占比从2022年的28.9%增至2023年的31.9%。

到目前为止,新加坡的总体食品供应90%依赖进口输入。2023年,批准西班牙为供应羊肉,批准印度尼西亚供应鸡蛋和活鸡,也批准土耳其供应鸡蛋。食品进口来源国家与地区达到187个,其中41个来源地获准牲畜、肉类和蛋类出口到本地。除了确保来源的多源性,近岸外包(借用邻近国家的丰富土地资源发展农业)也不失为一个可持续开发的来源。

本地蔬菜和海鲜产品得不到消费者足够支持,主要是成本高昂导致本地化产品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但无论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发展本地化生产的努力都必须坚持,这是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不得不做的工作。当局需要更好地确保农业土地使用稳定性,吸引高科技生产者进行长期投资,从粮食安全等于国家安全的高度进行思考,不能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但无论如何,食品供应的现状就是具体反映了生存空间有限的新加坡所面对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