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深圳报道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红树林保护修复管理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重点推出推广红树林种植-养殖生态耦合模式、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激励机制、创新红树林管理利用模式、建立红树林异地修复合作机制等六大主要目标任务。

其中,为进一步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激励机制,《试点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省级造林奖励“指标池”,将在广东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按红树林营造年度任务面积的50%预留国家和省级红树林造林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下简称奖励指标),用于提前兑现国家和省级奖励指标。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惠州、湛江、阳江已分别提前兑现国家及省级奖励指标1026亩、445亩和134亩。其中,惠州市820亩国家奖励指标已正式获国家批准并下达至广东。

此外,《试点方案》还提出建立珠三角-粤东粤西红树林异地修复合作机制,鼓励全省沿海各相关地市,依托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探索建立深圳-汕尾、深圳-湛江、深圳-阳江等异地修复合作机制。通过珠三角地区发挥经济优势向粤东粤西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粤东、粤西两翼充分发挥红树林宜林空间优势,大力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实现全省沿海各相关地市间优势互补、区域平衡。

除探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外,为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试点方案》提出按照“谁修复,谁受益”原则,创新探索建立社会主体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回报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同时,探索构建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金融服务平台,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探索加强绿色金融扶持,丰富政府引导基金等多种融资模式。

作为中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目前广东共有红树林地面积1.1万公顷,共有红树植物18科24属27种,也是红树林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23年,广东完成红树林营造约13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约2100公顷,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9处,建成小微湿地建设示范点1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