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报 刘鹏/文 A股常态化退市正在提速。5月22日,*ST商城公告称终止公司股票上市。这意味着又一个A股“不死鸟”将进入退市程序。自2000年上市以来,该公司多次“披星戴帽”,期间靠变卖资产成功保壳。与退市提速相呼应的是,在第六个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上,证监会主席吴清重申要严把“出口关”,把“僵尸企业”、“害群之马”坚决清出市场。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在重塑A股健康良性的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认为,A股市场要实现自我净化,必须真正形成常态化退市机制,切实做到“应退尽退”。

长久以来,正是因为退市制度有形无实,该退的不退,让“炒壳”“炒差”现象在A股盛行。此外,壳交易背后也往往隐藏着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违规违法行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阻碍了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也破坏了市场正常的秩序。

4月12日,新“国九条”出台,退市制度改革力度加大。例如,新增1年严重造假、多年连续造假的退市情形,将资金占用长期不解决导致资产被“掏空”、多年连续内控非标意见、控制权无序争夺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上市公司有效信息等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同时提高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等。不难发现,这些提高的退市标准正是针对A股顽疾所开的“药方”,有助于加速市场新陈代谢。

Wind数据显示,今年A股有近30家公司锁定退市,其中9家公司完成退市。如果拉长时间观察,2020年退市制度改革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35家公司退市。这一数字超过改革前退市数量的总和。由此可见,退市常态化正逐渐步入正轨。不过,与国外成熟市场维持在6%左右的退市率相比,A股退市率依然不高。

退市常态化是注册制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也是注册制走向成熟的必经关口。注册制的题中之义不仅是让好的企业、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能进来,还要让坏的企业、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退出去,让A股在一轮轮吐故纳新中锻造自身韧性,培育优质公司,进而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当然,优质公司也要自觉地回报投资者,让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退市常态化会倒逼上市公司注重完善公司治理,努力提升公司业绩,还能促进资源向更有潜力的企业集中,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要实现退市常态化,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财务指标、市场表现、公司治理等多个维度的退市条件,并降低退市门槛,加快退市进程。在退市过程中,保护投资者权益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健全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对于因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导致退市的情况,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妥善处理。

从长期看,退市常态化会有助于A股加速构建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市场生态,从而提升A股的投资价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刘鹏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金融机构新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