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从来都是不平等的,这是事实,但很多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在受教育方面,所能获得的资源真的是天壤之别。

书确实可以改变命运,这一点丝毫不假,可以说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没有不读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改变命运并不只读书这一条路,因为读书是耗时最久,效果最慢的一条路。

穷人家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可惜的是,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而言,这条耗时最久,效果最慢的路,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农村地区走出来的孩子,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就会被告知要好好学习,然后考个好大学,这样就可以找个好工作。

对于什么是好好学习,判定标准很简单,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按时完成,考试能名列前茅就是好好学习

至于成绩是死记硬背还是举一反三获得的,并不重要,因为没有人在乎,老师,家长,阅卷者,他们在乎的只是最终的分数。

对于什么是好大学,判定的标准更简单,录取分数高,就是好大学

于是一大批考了高分的学生,由于不知道专业的重要性,导致在所谓的名牌大学,读了一些根本无法就业或者就业率极低的专业

这部分学生,往往直到找工作时才反应过来,当初一味地追求名校是多么错误的决定,然而时间已经过去,后悔的早已来不及。

至于什么是好工作,读书期间,从来不会有老师提起,因为对于一毕业就做了老师的人而言,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好工作,只能模糊地用工资高,就是好工作来概括

结果就是,不管选错专业还是选对专业的毕业生,都在不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想法设法涌入高薪行业,比如互联网,比如计算机。

于是到了 35 岁的时候,这些曾经的佼佼者,突然发现,所做的工作并不是什么好工作,压力大还没有自我满足感。

富人家的孩子出路有千万条

相反对于富人家的孩子而言,他们虽然也读书,也追求成绩,也追求好工作,但标准完全不同,获得资源支持也更是比穷人家的孩子高出几个量级,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一点也不为过。

读书时期,富人家的孩子,会获得名师的指点,他们很早就能学会如何举一反三,如何触类旁通。

对于读书的成绩,他们不仅仅看重卷面分数,更看重德智体美方方面的发展,哪个方向有天赋,家里就会砸资源,往哪个方向培养。

至于工作,他们可以不通过校招,也不通过社招,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就可以入职,然后和一众所谓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一起工作。

不同的是,穷人家的孩子在工作中付出的是自己的时间,自己仅有的那些做题能力,而富人家的孩子,付出的是资源,人脉,关系,这一切对企业而言极为重要,于是他们获得报酬自然更多。

所以说,我们虽然身处同一个世界,但人和人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平等过,也不可能真正的平等

《道德经》里就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也就是说,由人构成的这个社会,从来都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你越拥有,给你的就越多,你越贫穷,越要把你仅有的剥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