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5月24日消息,5月23日晚,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部署各地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严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多地发布通知明确,夜查行动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据悉,23日晚,全国共组成7.4万个夜查小组,对6.3万个住宅小区、17.5万个自建房以及23.3万家夜间经营使用场所进行了检查,现场劝导搬离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29.8万辆,依法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689家单位、856家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罚,对7300余名个人进行了依法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常德市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 图据视觉中国

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等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因违规充电、停放等问题引发的电动自行车起火现象频发,为何屡禁不止?安全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宏伟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表示,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消防部门、物业、社区居委会、居民等都需担负起相关责任。

检查重点:

违规“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此次夜查重点内容为: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未落实防火分隔、未配备消防设施器材、未实行车辆分组停放等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建筑架空层,仍作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使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违规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违规“进楼入户”“飞线充电”行为;自建房、“三合一”、沿街门店、夜间经营使用场所等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电动自行车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夜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车充电等行为 图据上海消防

山东潍坊某小区物业一工作人员表示,该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方式是通过充电桩充电,但仍然存在通过扯自家库房电线的方式进行充电的情况。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停放的问题,主要通过巡查解决。“一般都是每天巡查,或者晚上由值班的巡查。”对于违规停放、违规充电的行为,该小区主要是通过没收充电器的方式进行惩戒。该工作人员表示,加强巡查后违规现象会减少,但一放松检查还是会出现违规充电的情况。

某地一小区物业处工作人员表示,该小区一直在加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巡查,而充不满、不方便是使用者不去充电桩充电的重要原因。“一般都说感觉充7个小时充不满。很多人也不会用(充电)卡,或者也懒得用,还不如自己扯线在库房充方便,不用走太远,下楼就可以充。”

王宏伟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表示,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非法改造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火灾发生。此外,在疏散通道停放电动自行车也易堵塞逃生通道。

为何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屡禁不止?王宏伟看来,当前许多小区内电动自行车数量多,而充电桩数量相对不足是重要原因。此外,受天气影响,低温天气下电动自行车充电效果差,这也是导致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的因素。

王宏伟表示,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过少的矛盾。“日本等一些国家,政府直接设立一些集中点去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办法。”

专家说法:

消防、物业、居民等需共同担责

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不当造成的危险事故频发,应该如何应对?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国家层面,近期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多项规范要求出台。4月28日,国务院安委办指出,新建项目要将停放充电设施纳入项目配套规划、落实配建要求,既有小区要增设停放充电设施,多措并举管理和约束“进楼入户”行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印发的《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鼓励优秀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积极申请规范公告,对于不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将从公告名单中撤销,以加强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

王宏伟表示,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消防部门、物业、社区居委会、居民等都需担负起相关责任。对小区居民而言,电动自行车停放既影响个人,也涉及公共安全。应加强安全意识,约束自我行为,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规定位置,不要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室内或楼道。物业和社区居委会更贴近居民,要对电动自行车违规情况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此外,消防部门须加强监督检查,提出技术上的指导措施。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张炎良实习生王雅琪

编辑 郭庄 责编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