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发展看高新!今年,西安高新区三期建设迎来关键节点,“三年出形象”全面兑现!

西安高新区三期
50个基础设施项目集中投用

5月23日上午,西安高新区举行沣邑大桥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集中投用仪式,现场集中投用50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两大高能级片区,涵盖道路交通、市政配套、人居环境三个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公共配套体系,提升城市发展品质能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路交通方面,新投用云水一路、灵韵北路、沣镐大道等加速各区域融合发展的交通性主干道和科技三路、绍文路、培德巷等畅通区域微循环、提升集散能力的服务性次支路等19条市政道路,以及韦斗路、青年路2条重要农村道路,总里程34.7公里,并投用4座市政桥梁。

‍新开放桥梁中,沣邑大桥、秦渡大桥两座市政桥梁进一步畅通了科学城启动区与中央创新区核心板块之间的联络通道;纬三十二路人行天桥解决了西太路与纬三十二路重要节点的人车分流问题,保障了两条主干道的通行效率;东大街道大堰口桥的提升改造消除了桥梁安全隐患。

1、沣邑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沣邑大桥:位于西安国际社区灵韵北路,横跨沣河两岸,是西安高新区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桥梁,也是整个西安市跨越沣河最长的一座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桥设计为三塔斜拉桥,桥面总长526m,桥梁总宽57m,外观酷似满鼓的风帆,采用双向十车道通行,是目前全世界最宽的全漂浮体系多塔斜拉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丝路科学城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沣邑大桥于2022年开工建设,它的通车实现了国际社区沣河东西两岸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畅通了科学城启动区与中央创新区核心板块之间的联络通道。同时,大桥兼顾了城市交通及城市景观功能,桥梁主体结构由独立的车行桥和两侧慢行系统组成,使沣邑大桥“颜值”和功能兼具,将成为区域打卡新地标。

2、秦镇沣河大桥改建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镇沣河大桥改建项目:位于秦渡街道,总投资约1亿元,于2022年5月开工,2023年12月建成。桥梁全长247米,宽58.5米,设计车速60㎞/h。通车后,将有效打通秦渡、兴隆街道沣河两岸的交通瓶颈,进一步完善西安高新区城市交通骨架建设,对实现各组团快速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3、纬三十二路天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纬三十二路天桥:全长474.5m、总宽6.5m,净空5.0m,整体呈别致的四叶草造型,各方向行人均可通过天桥,有效实现了人车分离,保障了相交两条主干道的通行效率。此外,天桥还将附近区域的四角公园和周边地块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了出行体验和办公环境。

4、灵韵北路、沣镐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灵韵北路、沣镐大道:是一条联通科学城启动区与中央创新区核心板块的重要门户道路。道路位于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国际社区组团内,总长约4.5km,红线宽度60m,双向十车道,是承担各组团交通、居住功能的交通性主干路。

建成后,将有效提升丝路科学城区域道路通达水平,科学城启动区与中央创新区核心板之间的联络通道,将由现状通行时间约35分钟,由三、四级公路组成的15km“窄旧通道”,变成9km的康庄大道,节省时长20分钟、路程6km,通行效率提高40%以上。

5、云水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水一路:作为区域南北向交通主通道,通过采取优化道路断面、将原双向6车道改造为双向8车道等措施,有效提升了车辆通行能力,极大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

6、西安高新区有轨电车试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高新区有轨电车试验线:北起鱼化寨,南至纬二十八路,全长17.2公里,共设置车站18座,联通丝路软件城、丝路科学城两大高能级片区,途经高新国际会议中心、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华为研究所、绿地世纪城、紫薇田园都市、出口加工B区、比亚迪等70余处产业及居住区,服务60万居民的日常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斗路

市政配套方面,此次开通了云水四路、云水五路、兆元路等20条道路的雨污水主管网,总长23.8公里,打通了丝路软件城、丝路科学城片区排水主通道,满足了周边企业、学校的排水,提升城市防汛;鱼化热源厂、大唐西安热电厂至三星热源厂长输供热管网工程2个热力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高新区提供600万GJ的热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沣惠绿道二期

人居环境方面,高新区沣惠绿道二期、新丰公园等2处公园绿化项目投用,绿化面积9.5万平米,同时在有轨电车沿线建设开放了共3646平米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有效提升了城市风貌,解决了有轨电车投运后非机动车换乘停车难题。

西高新“双城”兑现进行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高新区,自1991年获批国家首批国家级高新区,33年来,一直都是古都西安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1991年到2002年为第一次创业阶段,开启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快速道。 2003年到2016年为第二次创业阶段,实现了从有到大的“几何级增长”。 2018年,正式开启第三次创业征程,中央创新区正式亮相,将实现“从大到强”“从强到优”的重大转变,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新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高新区三期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双城”规划建设启动,按照“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的目标,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水平。目前,一大批高品质酒店、住宅、商圈、基础设施配套建成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丝路科学城:未来之瞳总部办公集聚区、丝路国际金融创新中心等11个科创金融和总部经济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未来广场、新罗酒店等商业项目建设持续提速。

2022年,中央创新区内26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2023年4月,丝路科学城11条新建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地铁6号线投入运行;有轨电车试验线、地铁15号线加速建设,丝路科学城“六横六纵”骨干路网基本成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丝路软件城:省图新馆正式开馆,2座星级商业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瑞邻中心等7个商业项目加快推进。

2023年4月,打通了云水三路、天谷五路、天谷六路、探花岭路等6条道路,进一步完善了八横十纵的路网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业配套:超过200家便利门店、20个便民服务点、3个综合商圈、15个便民生活圈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配套:改扩建学校39所,打造新优质学校54所,4所名校持续领航、69所新建学校快速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疗配套:建成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高新区人民医院、启迪儿童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13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仁遗址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南路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园配套:建成仪祉湖水利风景区、沣河梁家滩运动公园、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大仁遗址公园、中轴公园、竹南路公园等10个综合性公园,流光、氧丘、锦悦等67个口袋公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达到86%,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太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星虹二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水三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水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谷五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谷六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花岭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章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智三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大路

交通配套:建成市政道路206条、204.4公里,核心片区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

这就是西高新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