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三国,最不缺的就是卓尔不群的英才,短短数十载,烽火连天,龙争虎斗,尔虞我诈,各路英雄都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而在这灿若繁星的英雄列表中,自然包括了蜀中的卧龙、凤雏。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曾这样评价二人:“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对于这二位顶尖奇才,后世大多都认为,卧龙诸葛亮的谋略在凤雏之上,不过也有人认为,凤雏庞统才是定下蜀汉大局的关键人物,那么,到底谁才是安天下的最佳人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从两人看待荆州的问题上,就能分出一个高下。

荆州之见

一个荆州,半个三国。在三国时期,荆州无疑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因为那时的荆州并非一个地方,而是汉代的十三州之一,包括了今天的湖南、湖北还有河南南部地区,面积将近40万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地理位置上,它正好镶嵌在华夏大地的中部,是一个四通八达的要地,在乱世当中,这样的地方不可能没有纷争。

那么,诸葛亮和庞统又是如何看待荆州的呢?

先来说说卧龙的看法,在当年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给刘备做了一个全面分析,他说:“荆州北据汉水、沔水,连南海的资源都能拿到,东面和会稽郡、吴郡沟通,西面和巴、蜀两郡相连,这是各家都必争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又说:“如果能占荆、益二州,固守险要,对外联吴,对内革新,一旦天下有变,就派一员大将率荆州军直指中原,将军您则领益州兵从秦川而出,如果真能这样的话,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在诸葛亮看来,荆州是创业的必经之地,它交通便利,西边连着巴蜀,东边沟通孙吴,北上又可问鼎中原,所以一定得握在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荆州的优势,几乎是无可挑剔的,然而庞统却想让刘备主动放弃荆州,这又是为何呢?

公元208年,法正奉刘璋之命前往荆州见刘备,并在私下给刘备献计,让他趁机谋取益州。

就在刘备犹豫不决的时候,庞统对他说:“荆州历经多年纷争,正在荒芜衰败,英才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吴,北有曹魏,已经被钳制住了,很难有大发展。益州坐拥百万户口,土壤肥沃,物产丰饶,如果以此为根基,可成就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庞统之见,荆州现在已经没有价值了,也很难突破出去,所以与其固守荆州,倒不如进图益州。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想法是占据荆、益二州,可得天下,而庞统则认为占益州、弃荆州可成大业,那么,到底谁的计谋更有远见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庞统的谋略或许才是对的。

成也荆州,败也荆州

诚然,蜀汉的立业是从荆州开始的,但蜀汉的衰败,其实也是从荆州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关羽失荆州后,蜀汉也失去了东边的门户,而为了重新夺回荆州,给关羽复仇,刘备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却在夷陵之战中铩羽而归。

一个荆州,不仅让刘备集团开始走向固步自封的道路,还先后折损了关羽、张飞两员虎将,几十万大军葬送东吴,皇帝刘备又遗憾病逝,致使国力骤减,军心动摇。

到了这一步,蜀汉即便有心北伐,也早已无力入主中原,所有的尝试似乎都是在白费力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荆州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占尽优势的同时,也被强敌环伺,就像庞统所说“东有孙吴,北有曹魏,难以发展”。有能力者得荆州,那就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没能力者拿在手中,那就是烫手的山芋。

而蜀汉在三国中的实力是最弱的,它很难长期持守荆州,一旦荆州出现闪失,那就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想当年,镇守荆州的关二爷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威震天下,但最后还是被白衣渡江,败走麦城,话说是大意失荆州,其实也是难以守荆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在夺取益州,进驻汉中的时候,刘备主动放弃荆州,那荆州之争的主角就不是蜀国和吴国,而是魏国和吴国。

在那之后,刘备凭借着物产丰饶、易守难攻的蜀地,休养生息,平定南方,后配合着身边数员大将,在魏吴之争时北上问鼎中原,胜算几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历史的假如,只是说庞统眼中的蜀汉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刘备集团本身也没有太大的赢面,采取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怕荆州有失,采取庞统的占益州、弃荆州之策,则要提防益州世家,防止益州本土和荆州势力内斗。

那么,各位又如何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