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深海的探索一直充满了好奇与挑战。

而马里亚纳海沟作为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峡谷,自然成为了科学家们争相征服的首选目标。

早在1960年,人类就成功地挑战了这一极限。

当时,由皮卡德父子在50年代精心制作的迪里雅斯特号潜水器,承载着人类征服深海的梦想,于1960年1月20日缓缓驶向马里亚纳海沟的海面。

最后两位美国海军勇士,经过长达4小时零43分钟的紧张下潜,他们终于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潜水深度达到了惊人的10916米。

这一壮举当时不仅展现了人类征服深海的卓越成绩,更在深海探索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且这一深度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成为了人类深海探索的里程碑。

1984年,日本科学家利用高能专业探测航具“拓洋号”,又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测量,最终将测量深度定格在了11040.41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秘的“马里纳亚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具体地理位置为北纬11°20′,东经142°11.5′。

该海沟北起硫黄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据估计,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已有约6000万年的历史。

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为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位于斐查兹海渊,是地球的最深点。

这种极端深度使得该区域的水压极高、温度极低、光线极少,也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ρgh,带入海水密度和海洋深度,我们很轻松就能求得马里亚纳海沟11000米深度的压强为,1.1亿帕。

要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大气压的压强为101千帕,1.1亿帕相当于大气压的1000倍。

1000倍的大气压什么概念?如果将普通人扔进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身体所承受的压力,无异于几千头大象压在身体上。

还有,如果我们将一个空的铁皮箱子,按照预定的设计一直往海底坠落,也只能落到几千米深度时,就会被海水压成一片铁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当时有科学家推断说,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处,肯定没有生物存在。

要知道在当时人类的认知中,2000米以下的海洋里,就已经很难有海洋生物生存了。马里亚纳11000米的深度,无论如何也是不适合生物生存的。

后来经过科学家的不懈探索和研究,以前所认知的2000米之下没有生物存在的认知,正在遭遇一些颠覆性的挑战。

因为科学家们在超过8000米的深海底部,发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形式“狮子鱼”。

狮子鱼头部硕大,而眼睛很小,看起来像两粒黑豆,身上没有常见的鱼鳞,整体看上去就像一个胖胖的小肉球。

这样的外形,无疑是它们为了适应深海环境而经过漫长岁月进化而来的。

狮子鱼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深海世界,也让我们对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由此科学家们推测,在马里亚纳海沟11000米的深处,也极有可能生活着我们未知的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里亚纳海沟”深海塑料

然而,在科学家们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还没有发现相关生物之际,却意外发现了最令科学家们担心的东西:

那就是,在万米深的海洋深处,科学家竟然检测出了微塑料颗粒。

塑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质,在很多人看来,塑料很轻,即便被丢弃在海洋里时,它们会随波逐流,永远漂浮在海面上,不会沉入深邃的海底。

然而,这种看似合理的推测,实际上却隐藏着深深的误解。

1、塑料并非单一性质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