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但补能滞后、电池快速衰减等问题仍然突出,充换电结合的补能布局模式或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5月21日,中国一汽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电池技术标准、可充可换电池车型研发、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充换电补能生态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电池产业采购与配套等开展战略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从2023年11月21日首家车企与蔚来在换电领域达成合作,到2024年5月21,短短半年时间内,已有长安、吉利、江淮、奇瑞、路特斯、广汽集团、一汽集团等7家车企与蔚来签署换电合作。这意味着,换电体系正在迎来快速发展,其在用户体验的优势和产业价值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可。

市场普遍认为,蔚来汽车自成立起便致力于换电技术,经过多年投入与布局,其模式已获得用户和行业认可。此前不久,蔚来第二品牌乐道上市进一步验证了换电共享模式的可行性,这也为其他车企提供了快速布局的途径。随着“换电联盟”继续扩大,将使换电基建网络布局提速,同时,换电也助于电网稳定和电池寿命延长,在为用户带来更高效便捷的补能体验的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绿色、智能、高效发展。

从长安到一汽换电朋友圈快速扩大

凭借庞大的补能体系,蔚来以“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能源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补能选择。除了在充电技术和规模上保持优势,其换电业务因具备高效便捷的体验,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在蔚来正在部署的第三代换电站中,无需用户下车,只要三分钟,就能实现满电出发,明显提升了补能效率。

相比之下,充电服务虽然技术不断进步,但整体效率仍显逊色。目前,采用交流充电桩的慢充充电时间大概在4至10小时,采用直流充电桩的快充充电时长约30-60分钟。

即便是当下流行的超充模式,充电速度普遍需要12-15分钟,且充电桩分布不均。除此之外,超充对动力电池也容易造成损伤,短时间聚集大量车使用,或对电网造成安全隐患,而增程模式下,增程器成本高、纯电续航又短。

从蔚来连续多年运营大规模换电站的经验看,换电模式为车企提供了集中进行电池维护和管理的可能,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优化资源分配,并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随着换电服务的优势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入“换电联盟”。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5月,长安、吉利、江淮、奇瑞、路特斯、广汽集团以及一汽集团等7家车企纷纷与蔚来签署换电合作协议。

有声音认为,蔚来“换电朋友圈”的高效扩容,不仅证明了换电体系的快速发展和用户体验优势,也体现了产业界对蔚来在换电领域所取得成绩的认可。此次,一汽集团的加入蔚来换电朋友圈,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换电体系的用户覆盖范围,提升用户对换电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惠及广大消费者。

加码换电体系建设持续提高补能效率

尽管换电具备种种优势,但因投入的资金过大,建设难度大于充电设施,加之换电标准不统一,导致换电模式一度发展缓慢。

经过多年投入与布局,目前蔚来在换电体系上的优势逐渐显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21日,蔚来在全国共布局换电站2420座、充电桩22500根,其中高速换电站800座,覆盖7纵6横11大城市群,为用户提供超4455万次换电服务。目前,蔚来围绕换电体系,蔚来还在加大投入,到2025年,蔚来将打通9纵9横19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

如此庞大的换电网络,一旦开放将有益于其他车企以低成本使用到便捷的换电服务,共同促进行业共同发展。2023年,蔚来换电业务向社会开放,当年11月,长安即宣布与蔚来合作。而后,“换电联盟”迅速壮大。

有从业者表示,“换电联盟”之所以快速扩大,原因之一就是不少车企都想提高换电布局效率,但若自己单独建设,像蔚来一样经历7至8年的积累,成本太高。

此前不久,蔚来第二品牌乐道上市,通过共享蔚来千座换电站,保证其新车上市就拥有完善的补能体系,验证了蔚来换电的多品牌、多平台共享模式的可行性。从理论上讲,“换电联盟”里的品牌,都可以按照这种模式,通过与蔚来合作共享、共建的方式,在短时间让自己的用户获得便捷的换电体验,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李斌曾算过一笔账,他表示,从纯电往换电,只需要底盘做适配即可。如果其他车企开发换电车型,只需要研发增1000多的单车研发成本,基于蔚来的换电网络、标准做换电是一个经济的选择。

事实上,蔚来创始人李斌一直将蔚来换电网络视为“亚马逊云”一样的服务。换电网络作为能源互联网的云服务基础设施,其持续建设和扩大,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投资。经过时间积累,换电网络可以由量变产生质变,待到换电站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级、合作的伙伴越来越多,就会形成正向的商业闭环。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参观过蔚来换电展示后表示,第一,蔚来换电创造了差异化定位;第二,有用户说过,电车开了5年,油钱省下来不少,所以解决了用户痛点;第三,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个能源服务,蔚来也将成为一个能源公司。

开放换电体系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对蔚来而言,不论是自身多品牌的发展,还是“换电联盟”的壮大,均可有效降低换电站建设成本,实现整体规模扩大,距离盈利更近一步。按照李斌的解释,蔚来的换电站,如果一天可以接60单就不赔钱,目前正在布局的四代站,每天可以接400多单。在此模式下,换电用户越多,盈利的可能也就越大。

因此,李斌公开提出了对换电联盟的发展期望。他希望越来越多伙伴加入换电联盟,尽早让换电站规模突破万座。届时,换电的业务逻辑将与现在完全不同。

不容忽视的是,开放换电模式并非仅利于蔚来,也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方案。目前,我国很多家庭无法安装充电桩。“换电联盟”通过互联互通,不断扩大加电网络覆盖范围,解决补能问题,让更多人感受到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便能进一步促成购买。

与此同时,1万座换电站在理论上可支持1000万辆电动汽车。按市场整体保有量预估,这样可以让一半新能源汽车用户脱离电池寿命困扰。

目前,换电已经成为一条有价值的新赛道。开源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换电产业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34亿元。另据东方证券预测,到2025年国内换电车型占比有望达30%。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换电模式涉及换电站共享、电池银行管理、不同品牌电池互换等多个领域,一家车企难以建成行业生态环境,只有“换电联盟”的抱团式发展,才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换电生态建设。届时,新能源汽车的兼容性和便利性将提升,不同品牌车型可以在同一座换电站完成换电,最终让所有参与建设的车企受益。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