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苏联红军和弘扬抗俄英雄之间,哈萨克斯坦实际上走了一条缝合但务实的道路。苏联的影响实在过于巨大,以哈萨克斯坦仅30多年的年轻历史根本无法消除。至今,俄罗斯族仍占哈萨克斯坦的15%,路牌、介绍栏几乎都是俄哈双语。并且,俄语的使用者往往都是哈萨克的高收入、高素质人口。一些国内移民去的哈族尽管哈语流利,却因不懂俄语而找不到高薪工作。

然而,对苏联解体后的新国家而言,去俄化是构建国家认同的必经之路,从乌克兰到哈萨克斯坦莫不如此。但哈萨克比乌克兰聪明的地方在于,它知道自己的国力弱小,承受不起同俄国开战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不能给莫斯科出兵干涉的口实,那反俄就不能搞得大张旗鼓。去俄化要搞吗?当然要搞,但要藏在重视俄哈关系的面具下,躲在承认俄语为官方语言的条款间。暗地里一步步增加哈族人口,推广哈语教学,用海外归化的哈族压倒不断流失的俄族。假以时日,俄罗斯的影响必将被清除干净。

从导游处得知,哈萨克政府计划在2025年前,分阶段实现哈文字母表的过度,逐渐由基于俄语的西里尔字母过度为拉丁字母。同时,在如今的哈萨克斯坦,人们可以用各种语言交流,但每个人都有义务用哈语回答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俄族和哈族外,哈萨克斯坦还有130多个民族,其中既有同属于苏联的白俄罗斯族、乌兹别克族,也有战败后被流放至此的德意志族,甚至还有被强制迁徙而来的朝鲜族。

二战期间,斯大林担心远东的朝鲜人会和日本里应外合,于是将他们大量迁徙到了中亚。目前生活在哈萨克的朝鲜族有10w人,他们大多已经不会韩语,生活方式基本俄化,名字也变成了俄语名+朝鲜姓氏的组合,如安德烈·朴,谢尔盖·金等。就是这么一个占比不足1%的小民族,却因韩国的文化输出而连带受益,拥有了远超自身体量的存在感。

哈萨克国家博物馆有一个民族展厅,向游客展示哈萨克各民族的服饰和文化。其中,数朝鲜族的展示橱窗面积最大,位置也最显眼。展馆的入口处挂着一幅哈萨克民族分布图,图下专门留有一块,绘制了各民族的传统服饰。令人大开眼界的是,朝鲜族服饰被画的同中国皇帝别无二致,男性头戴冠冕,女性身着汉服,很难让人不怀疑这是韩国的文化剽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全哈萨克130多个民族缝合起来的人,是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纳扎尔巴耶夫出身阿拉木图州,从冶金工人干起,不到50岁就做到了苏维埃哈萨克的领导人。苏联解体后,纳氏顺势成为了哈萨克斯坦总统。他带领哈萨克走出了解体的混乱,为哈萨克人塑造了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靠着开发石油和矿产,纳扎尔巴耶夫实现了经济腾飞。哈萨克的人均GDP位列中亚第一,比中国甚至还高一点。

比哈萨克人均GDP更高的,是纳扎尔巴耶夫家族的财富。人民很快发现,这位老总统充分发扬了举贤不避亲的美德,他的弟弟,三个女儿和女婿牢牢占据了最有利可图的岗位,富得与俄罗斯寡头别无二致。逐渐地,哈萨克人失去了对老总统的敬畏,频频爆发抗议。

纳氏也有了功成身退的打算。2019年,他将总统宝座让给了托卡耶夫,希望这位新人能像普京孝敬叶利钦一样孝敬他。人退休了,但纳氏家族仍死死攥着国家的资源,托卡耶夫也对老总统毕恭毕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将首都改名为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1月,哈萨克斯坦因油价问题爆发骚乱,托卡耶夫瞅准时机,借平息骚乱扫荡了纳扎尔巴耶夫的势力。如今,纳氏和他的家人已失去了所有特权,首都名字也改回了阿斯塔纳。

人们对他的评价仍充满争议:支持者认为他是蒙羞受辱的国家之神,4月爆发的哈萨克洪水正是纳扎尔耶夫的眼泪;反对者将他视作独夫民贼,无法代表整个国家。托卡耶夫的做法倒是爽快:据说他抄了纳氏的家,用抄来的钱给民众发福利:自去年起,哈萨克政府向新生儿每年发放100美元,一直发到成年。成年后的孩子,很难对遥远的纳氏产生多少认同,但他们一定记得来自托卡耶夫的真金白银的成人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步在阿拉木图广场时,一座正在重建的大楼映入眼帘。它正是阿拉木图的政府大楼之一,于2022年的骚乱中遭到严重焚毁,至今尚未恢复原貌。想必路过的每位旅客都会驻足唏嘘,感慨历史从未如此之近。

阿拉木图,它见证了超级大国苏联的死亡,也送走了不可一世的哈萨克第一家族。世界洪流滚滚向前,时代的风云参数图片)际会中总能涌现出几个大国、强人。他们热烈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但终似沙上之屋,为历史的风所吹去,只剩下低头不语的城市和建筑,沉默地看着所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阿拉木图前,发现自己没买什么东西:纪念品店没少逛,但货架的商品实在制作粗糙。挑了半天,只买了一顶毡帽,三个冰箱贴,以及一个只能当装饰品的马奶酒壶。

仔细想想,行程中经常能看到精致与粗糙的并存:麦迪奥雪山的洗手间配有戴森吹风机,可恰伦大峡谷中连个厕所都少见;街边时常有豪车驶过,可道路却坑坑洼洼;老城区旧的能梦回苏联,新城区又不输强二线城市。

作为一个几年前才有旅游业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的配套不够完善,服务能力不算强,仅靠采掘业支撑的经济也能看得到天花板。但它依然是中亚最发达的国家,有最稳定的政治环境,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最具购买力,或许也是最敢消费的人群。精致与粗糙,先进与落后,游牧传统与现代生活在这片宽广无垠的草原并存,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无数种挑战和可能。

这是我第一次来哈萨克斯坦,但绝不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