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这部书,融汇了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是一部极具人生智慧的好书。作者了凡先生,通过个人实践,向我们介绍了改变命运的四个方法。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其中积善之方中,为我们列举了十种善行,值得我们终身效仿,应该随缘尽力去做,才能多积阴德。

一、与人为善

就是要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从所在的行业做起,带动他人行善,带动社会和谐的风气。

古人讲“言教不如身教”,如果总是让别人行善,而自己却不去行善,那别人心里不服,就不会听从。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要以身作则,要多做善事,看到善人善事,看到好的榜样,就要赞叹他,鼓励他,然后自己带头去效仿,别人看到后,才会被感化,才会去一起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爱敬存心

有善心才能有善行,如果没有善心,那行善只是为了做做样子,或者沽名钓誉,那就大打折扣了。

社会是很复杂的,有时候君子和小人,善事和坏事,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君子因为为人耿直,很多时候看起来像小人;而小人虚伪狡诈,善于做表面文章,看起来倒像个君子。有的人看起来是在做好事,但其实是沽名钓誉,其实背地里在做违法乱纪的勾当;有的人看着做的是坏事,但他其实是在帮助大家,是为救护众生,这就需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了。

所以要想行善积德,就要爱敬存心,心心念念都是为他人着想,都是为国家社会着想,为众生利益着想,而不是自私自利,这个发心非常重要。

三、成人之美

在现在这个社会之中,善人是很容易受到排挤打压的,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往往都会排斥与自己不同类的人,而现在不善的人多,自私自利的人多,所以这些人看到善人,就觉得不顺眼,就处处找他麻烦,挑他毛病。善人毕竟不是圣人,言语难免有疏漏的地方,就会被别人借题发挥,开始打击诽谤。

所以我们遇到善人善事,就要帮助他,鼓励他,尽力促成他的善行,这样才能让他更有动力,让更多人开始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劝人为善

每个人其实都是有良心的,只是被利益诱惑,被风气带坏,如果我们做好榜样,取得大家的信任和认可,自然就可以带动他人一起行善了,这时候我们再劝别人行善,也就水到渠成了。

劝人行善,可以用口,也可以用文章,用书,像《了凡四训》这种善书,几百年后人们还在受益,确实是功德无量呀!

五、救人危急

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急难,遭遇一些不幸。当我们看到他人遭遇不幸的时候,就应该感同身受,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即使自己没有能力,也可以想方设法,通过其他途径,凝聚多方力量,帮他渡过这个难关。做善事不在大小,关键就在于一个“急”字,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兴建大利

小到乡村,大到县、城,凡是利益众生的工程、事情,都可以做,比如修桥铺路,或者开渠导水,或者植树造林,或者修筑堤坝,防患于未然,都是兴建大利。事情不在大小,关键是在利益大家,哪怕是在路上为行人施舍茶饭,那也是兴建大利。

七、舍财作福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一个人需要的金钱财富是很少的,要把金钱财富花在别人身上,花在利益国家社会众生的事情上,那就是在为自己培福。舍财作福,就是把自己的吝啬、贪心放下,把自己的心量变大,心量越大,福越大。

八、护持正法

与真理相应的法,就是正法,不相应的法,错误的思想,那就变成邪法了。正法流传几千年,都不会改变,因为真理是超越时空的。但社会诱惑太多,一个人如果没有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就会有很多危险,甚至堕落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护持正法,多读圣贤书,承传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敬重尊长

尊长就是大福田,爱敬尊长,就是在种福田,敬福田。哪些人是尊长呢?在家庭之中,父母、兄长、姐姐,还有叔叔伯伯,还有邻里的长者,都是尊长。在社会当中,单位里的领导,长辈,国家的领导者,德行好的,地位高的,都是尊长。

我们每一天都能恭敬长者,就会为自己积德,如果忽略了这个处世态度、做人分寸,就会折了很多福报,尤其现代的年轻人,处世一定要慎重存心。

十、爱惜物命

凡是人,都有恻隐之心。上天有好生之德,爱惜物命,也是在培养我们的恻隐之心,保持我们的恻隐之心。

孟子说:“君子远包厨”,就是不忍心听到、看到杀生,就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古人有四不食: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

在地球上,人类确实很强大,有各种方法制服那些动物,可以吃它们。如果有一天,人类被外星人制服了,你愿不愿意让它们吃呢?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爱护生命,其实就是在爱护自己,就是在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就是在增长自己的德行和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