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5月23日,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碳”寻未来 企业可持续转型之路》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系列报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表示,报告聚焦“低碳可持续”和“绿色智能制造”两大产业重点话题,帮助企业洞悉双转型的战略和方法,及时调整转型方向和运营模式,将低碳转型和企业经营融合,打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成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低碳转型方面的行动逐步走向纵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减碳意识大幅度提升,制定明确碳中和时间表的企业不断增加;第二,减碳动力正从外压转向内生,“社会责任” “降低成本”“下游用户需求”“品牌价值”“出口因素”成为内生动力;第三,绿色低碳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七成受访企业认为,绿色低碳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或溢价。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在业务运行、组织机构以及生态链上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然而,报告里提到了一个普遍现象,为了实现减碳目标,加大投入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但对于具体投入的方式和路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大多并没有清晰的规划。

针对企业在减碳过程中面临的方向不明、路径不清、执行不力、回报不定等多重挑战,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及碳中和咨询业务负责人吕志勇建议可以从两方面来规划减碳路径:第一个是政策层面,第二个是市场层面。

“通过这个方法,企业可以快速梳理清楚现状,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关行动。采取行动之前,还需要通过财务分析来设定行动优先级,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情况下去实施减碳。”吕志勇说。

报告提出以 “战略规划”“组织革新”“技术创新”“生态赋能”四大步骤打造可持续影响力企业。其中,技术创新的价值尤为凸显,正在成为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以新能源、数字化等新兴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抓手。施耐德电气微电网业务专家贺金杭表示,施耐德电气在“源网荷储”各个环节拥有完备的场景应用方案,并通过专业的顶层设计咨询,助力客户选择并部署中低压一体化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各行各业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转型。

通过连续三年对约36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和高管深访,报告发现,产业数字化转型正在不断提速进阶,主要体现在:第一,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近九成受访领军企业已完成数据采集,但仅四分之一实现数据应用;第二,整体转型不断加速,处于“先进数字化水平”的企业比例从2021年的45%上升到2022年的54%;第三,转型目标不断拓展,智能化、绿色化双线融合越发明显,2023年93%的受访领军企业同时制定了数字化和双碳战略。

报告同时指出,企业在绿色智能工厂的建设过程中正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战略挑战,56%的企业认为工厂建设总体规划设计不足,转型路径不清晰;二是运营挑战,难以确定合适的场景和切入点,以及前期建设投入高、回报期长等;三是技术挑战,在行业技术迭代快的情况下如何借力技术,以及业务与技术融合不强等;四是人才挑战,如何通过打造企业文化等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工厂建设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员工意愿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AI(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当下制造业的热门话题,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咨询业务总经理魏开炎表示,企业要聚焦于某个特定的业务场景来使用AI,解决客户痛点,才能真正让AI在工业产业中创造价值。据悉,在6月6日即将举行的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产业各界也将就AI相关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李晓丹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