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发视频称

在江苏连云港某海鲜市场购物时

发现商贩使用“鬼秤”

与商贩争执后寻求市场主办方协助

不料主办方人员竟抢夺其手机

并要求删除视频

后当地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

已对涉事商户和市场主办方

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那么

“鬼秤”捣鬼何时休?

如何杜绝“鬼秤”情况的发生?

生活中如何识别“鬼秤”呢?

“鬼秤”频频捣鬼

据博主发布的视频,其在江苏连云港海鲜蔬菜直销市场的秤上进行测试,发现500克砝码显示称重为630克,秤上标识的单价1到单价3“可随意操控重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博主视频截图

该博主称,在市场一摊位买了爬爬虾,“一斤65元,少了我半斤,大概30多元钱”。博主向摊位老板质问,摊位老板则连声回复“不要问我”,并动手去抢博主手中的爬爬虾,抢过来后迅速将爬爬虾摔到地上。

随后,摊位老板转身去搬秤,博主质问“你要把秤拿到哪里去”“你是不是想销毁证据”。一番争执中,市场内不少人围了上来。之后博主找到市场管理方工作人员。

然而,在处理过程中,市场管理方人员指着镜头说“你把这个视频给我删了,删了以后我帮你处理”,还出现多人抢夺手机的行为,“你不删了,我今天不会帮你处理的”。

据视频描述,博主的其中一部手机被抢走,对方还想抢走另一部手机,博主快速离开了现场。在该博主跑出市场后,仍有人追着喊“站住,把视频删了”。

不过,博主也表示,当天他们在该海鲜市场买了三家,其中两家没有缺斤少两,呼吁网友不要网暴其他合规商家,“咱一码归一码,理性一点。还有很多诚信本分的商家,不能一棒子打死。”

视频发布的第二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并发布情况通报称,市场主办方已将涉事商户清理出场,对抢夺手机工作人员予以辞退。

5月19日,连云港市海州区联合调查组再次发布通报:区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商户和市场主办方的违法行为已经调查终结,予以行政处罚告知。对涉事商户许某某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罚款3万元;对市场主办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罚款35万元。区公安机关依法对存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某、王某某,涉事商户许某某及其亲属徐某某、时某某予以行政拘留

5月20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贤斌就连云港“鬼秤”事件道歉。他说,这件事情也暴露了在市场监管秩序、行政执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们要以此次事情为契机,深刻汲取教训,狠抓农贸市场的监管,同时辐射到商超、酒店、步行街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短斤少两、食品安全、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强市场主办方人员的培训教育,切实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1+1报道截图

其实,“鬼秤”现象近年来屡禁不止,不仅降低了商家的诚信,更破坏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就在5月18日,有人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也遭遇类似情况。一位打假博主发布视频称,他在南京东山第二农贸市场买鱼时,碰到了“缺斤少两”的情况,手机被市场管理人员抢走并扔掉。5月19日,江宁区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江宁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涉事农贸市场主办方和涉事商户立案调查;市场方对涉事商户予以清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4月,记者在相关计量主管单位购买到了两台经过校准的标准电子秤,来到山东省烟台市,随机对几个流动摊位、固定水果摊、商超的电子秤展开了测试,均发现了缺斤少两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财经

3月,记者来到山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一家水果店,买了香蕉和火龙果。之后,记者对刚刚购买的香蕉和火龙果进行复秤,发现4斤2两的香蕉实际重量只有3斤7两,商家少给了5两;4斤1两的火龙果实际重量只有3斤6两,商家也少给了5两。

治“鬼秤”要持续“下猛药”

坊间把这种做了手脚、称重显示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偏差的电子秤称为“鬼秤”。这次“鬼秤”事件,不仅让消费者感到愤怒,更揭示了市场主办方的严重失职。当“鬼秤”横行,天平失衡,市场主办方却成了无良商贩的“保护伞”。市场主办方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力量,应对商户电子秤等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查,提高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透明、诚信的消费环境。但在此次事件中,他们不但未能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反而试图掩盖真相,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犯,也是对市场秩序的严重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新华社

涉事商贩被罚款、清理出场,涉事管理方被行政拘留显然不是处理此事的终点。如果对于该事件的处理仅停留在案件本身而不深究,那么类似的事件还会继续重演。挽回消费者信心,不能光靠几个举报者之力,还需要多方尽职尽责,多措并举持续“下猛药”。

首先,要对市场管理方加强监督。治“鬼秤”第一步,就是要“抓内鬼”,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管理方的巡查和检查。通过实地调查、询问商户、收集消费者反馈等方式,全面了解市场管理方的履职情况,并定期向公众公布对市场管理方的监管结果等信息。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计量器具”检查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对商贩秤具进行登记和检测,确保市场内所有秤具都经过合格认证。还可以设置市场“公平秤”点,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商品后,到“公平秤”点进行复称,以确保购买的商品数量准确。

再者,要用有效的奖惩机制倒逼商贩诚信经营。商贩作“恶”,无非是为“利”。把诚信与利益关联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对守诚信、讲秩序的商贩进行表扬与鼓励,包括授予荣誉称号、提供税收减免或优惠等方式;而对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良商贩,进行惩治与教育,包括依法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措施。此外,也可以探索实行给缺斤少两摊贩挂“黄牌”的制度。于摊贩而言,这是一种更有力的失信惩戒;于消费者而言,这也是一种消费温馨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九派新闻

此外,缺斤少两属于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第二十七条规定,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业内人士表示,使用“鬼秤”欺骗消费者,目前顶格处罚为2000元,对售卖高端海鲜水产、高端水果等商家而言,处罚力度相对偏弱,建议加大处罚力度。

生活中如何识别“鬼秤”?

电子秤是一种常用的计量器具,广泛用于日常交易活动,常见电子秤的显示界面通常有重量、单价、金额三个窗口,购物称重时,输入单价,各项数据一并显示出来,方便快捷。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电子秤作弊手段,让很多消费者防不胜防。下面快和小编一起擦亮眼睛,了解电子秤常用的作弊方法和应对措施。

1 拉拽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澎湃新闻

一些不法商贩通过在电子秤面板上吊接绳子或橡皮筋,称重时拉一下,以增加部分重量。

应对措施:注意观察电子秤上是否有小机关;要求商家重新称重,因为每次拉的力量不一样,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2 遥控作弊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澎湃新闻

在秤体内部芯片上加装可改变脉冲或输出电流的作弊器,随身携带遥控器,通过隐秘操作,达到改变称量数据的目的。

应对措施:在称量时注意经营者是否有使用一些非常规的遥控器(电子开关)进行操作,较容易发现作弊行为。

3 冲击力法

通过冲击借力,就是把商品重重地丢在秤上,秤盘还在晃动时就称重量、报价格,而通常这种时候显示的商品重量要比实际的重。试验表明,若一块肉的实际重量为0.155千克,用力扔到秤上时却可以达到0.198千克,比实际重了43克。

应对措施:碰到此种情况,可要求商家复称。

4 托盘出售法

不法商贩在秤显示为“零”时,将托盘和商品一起称重,达到增加商品重量的目的。

应对措施:碰到此种情况,应该让商家先将托盘进行去皮操作,再重新称量商品。

5 利用磁铁加重

如果电子秤秤盘是铁制的,用磁铁可以加重。在称重时,用一小块磁铁在秤底部轻轻过一下,称量就会虚增。

应对措施:称重时注意观察,如遇此种情况要求复称。

6 密码作弊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澎湃新闻

此类秤出厂时已具备作弊功能,在秤上无任何加装的东西,开机后通过输入密码或按组合键进入作弊模式,重量虚增10%-60%不等,关机重启或按相应键又能恢复正常。

应对措施:注意商家输入价格时有没有按多余的键;在按键时无按键音,在正常模式下按键都有按键音;要求重启电子秤。

7 遮盖显示法

电子秤上有重量、单价、价格三项,有的商贩会故意将其中一项挡住,有的直接用纸条或胶布挡住,有的用摊位上堆放的杂乱商品遮挡,通过虚报价格或重量来欺骗消费者。

应对措施:注意查看窗口有无遮挡,输入价格是否正确。

8 按键作弊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广东市场监管

经营者通过更改或加装电路,或隐藏按键功能等,预先在电子秤的单价1、单价2( M1、M2等)按键上预设的重量增幅数据,如消费者将1千克的商品放到电子秤上,经营者在输入单价过程中按单价1(M1),商品显示重量变成1.1千克,按单价2(M2),商品显示重量变成1.2千克。

应对措施:注意观察商家有没有按什么多余的键;告诉商家会去公平秤上验秤,让商家不敢作弊。

日常生活中,大家还可以熟练掌握这4步,识别一般的“鬼秤”,避免被骗:

一看:看电子秤是否有CPA标志,看是否张贴了有效期内的绿色“强检合格”标签,看商家输入的单价是否正确,防止商家在消费者看不清的情况下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国消费者报

二听:称重前留心电子秤有无发出“嘀”的按键声响,如果有,很可能是商家在通过某种手段作弊,此时可以要求商家断电后复位重新称重。

三核:对于大多数集贸市场、超市都配备了公平秤,可以利用公平秤进行重量复核。

四测:若没有“公平秤”,可以通过称重手机、矿泉水等已知重量的物体确定是否准确。称重10公斤以内,可以随身携带迷你小型的手提电子秤,方便复核。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遇到缺斤少两的情况时,应注意保存消费凭证,及时拨打12315热线向监管部门反映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转载自: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