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中心淮海中路坐落着这么一家五星级饭店,凡是去过上海的,一定都曾看到过,它便是享誉中外的“锦江饭店”。

1950年,时任上海沪警备区司令员的宋时轮走进了这家餐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时轮

由于来人身份十分尊贵,所以服务员在接待时也是十分小心,生怕怠慢了这位对国家有贡献的老前辈,还特意给对方介绍了自己店里的几道热门菜。

不过由于在上海呆了太久,宋时轮对一些热门菜并不是很感兴趣,他翻了翻菜单,询问道:

“你们店有什么特色菜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吗?”

“那是自然。”服务员一脸骄傲地指了指菜单上的某一处,接着便自信地介绍道:

“如果您想吃特色菜,可以试一下这几道,这几道菜是我们饭店老板娘董竹君自创的,出了这道门,哪个饭店都吃不着!”

然而让服务员没有想到的是,在听完她的这番话后,宋时轮居然“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激动地追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竹君

“你说你们的老板娘叫董竹君?她现在还在店里吗?可不可以让她出来和我见个面?”

连续三个追问让服务员有些被吓到,他一时捉摸不透眼前这人与自家老板娘有过什么故事,因此便迟疑着不敢同意。

在看到对方的反应后,宋时轮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过于激动,于是他连忙调整了语气,请求着说道:“二十年前,你们老板娘于我有恩,我一定要和她当面道谢啊!”

那么一个饭店的老板娘到底是怎么对开国功臣有恩的呢?到底是什么样的恩情能让宋时轮念念不忘二十年呢?这一切还要从这家饭店的老板娘董竹君开始讲起。

出身贫苦委身青楼,婚姻破裂意识觉醒

董竹君出生于1900年的一个贫苦人家,当时正值八国联军侵华,国内局势十分动荡,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尤其是底层的妇女们,更是过着为人鱼肉的痛苦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国联军侵华

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出生的董竹君,她的童年自然也幸福不到哪里去。

根据她日后的回忆,年幼的她仿佛早早明白了痛苦的含义,回忆起童年,她竟找不到一丝快乐。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她十三岁,在那一年命运将这个原本就可怜的女孩又往深渊处推了推,尚且稚嫩的董竹君被母亲带去了卖艺不卖身的清楼。

初来清楼的那段时间,董竹君动辄便被打骂,她要学艺,要赚钱,年仅十三岁的她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不过好在董竹君就真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是一根折不断的竹子,哪怕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董竹君依旧昂扬向上生长着,她没有向命运低头,也不肯向苦难服输。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董竹君渐渐长大成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董竹君遇到了能为她带来“富贵”的一个人——夏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之时

夏之时是当时的一位革命党人,由于工作任务需要,他需要经常出入董竹君所在的这家清楼,二人一来二去也就结识了。

在相处期间,董竹君的坚韧和善良深深地打动了夏之时,他从未见过如此乐观向上的女孩。

情到深处,夏之时向董竹君表达了想要为她赎身的想法,然而夏之时自以为很浪漫的想法却遭到了董竹君的反对,她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今天让你帮我赎了身,那我才真成了一个物件。”

1914年,在朋友的帮助下,董竹君成功离开了清楼,与夏之时举办了婚礼。

他们的婚姻在当时就不被外界所看好,大家都觉得以董竹君的身份嫁入夏家是承了天大的恩情,尽管董竹君多次强调他们二人本该是平等的,但奈何巨大的阶级差距还是让她变成了夏之时的附庸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之时和董竹君

在度过了甜蜜的几年后,这段婚姻带给董竹君的只有压迫和痛苦,而这种压迫比起在清楼时尤甚。

生活的不如意让夏之时对董竹君没有了之前的呵护,甚至在醉酒或脾气不好时对她动辄打骂。

在经过一番思想的挣扎之后,董竹君于1934年向夏之时提出了离婚,结束了这段长达二十多年的不幸婚姻。

在被问到为什么要离开的时候,董竹君是这么回答夏之时的:

“你并不信任我,也并不尊重我,你怕我变心,我们的婚姻不是平等的、互敬互爱的。”

而在离开了夏家之后,董竹君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状态,不过这时的她却觉得格外的自由和畅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意识到了靠婚姻、靠别人脱离火坑是再错误不过的行为,想要真正的“站起来”,她就必须拥有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通过这段失败的婚姻,董竹君的思想意识终于得以觉醒,她利用手头的余钱开设了一家名为“锦江小吃”的川菜馆,想要通过自己的手艺赚钱。

饭店开张大佬相助,爱国老板巧助中共

夏家毕竟是在当时有头有脸的家族,董竹君的“叛逆”之举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视线。

报社们蜂拥而至,想要采访一下这位放着荣华富贵不要,非要自己亲自下厨做菜的夫人,更有人戏称“夏之时家中难都督,将军街走出女娜拉”。

不过面对这些调侃,董竹君根本不在乎,而且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锦江小吃”居然爆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小小的店铺里挤满了来来往往的人,尽管董竹君已经尽可能地花心思布置了自己的小饭店,但是爆满的顾客还是让饭店狭窄的空间有些容纳不下。

而在这些前来吃饭的人中,更是不乏当时社会上名气很大的人物们,比如杜月笙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喜爱董竹君的厨艺,杜月笙成了“锦江小吃”的常客,在目睹了它的火爆之后,为了防止自己排不上队,干脆就大手一挥,给董竹君扩张了一块地盘出来。

就这样,在杜月笙的帮助下,“锦江小吃”逐渐发展成了“锦江饭店”。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卢沟桥事变又一次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虽然在当地大佬的“安排”下,董竹君本可向日本人低头,听从他们的命令,将锦江饭店开在虹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沟桥事变

可是董竹君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她深知抗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与日军合作就是背叛自己的民族。

因此在民族大义的推动之下,董竹君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还因此遭到了日军的数次暗杀迫害,被迫躲到菲律宾去。

尽管如此,董竹君却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这不但体现出了她的爱国情怀,更让大家看到了她的大局观。

后来在抗日结束后,董竹君也是一眼就识破了国民党的伪善面孔,转而帮助了真正心系百姓的我党。

她不但广交进步人士,同时还主动提出将自己的锦江饭店作为中共传递消息的秘密场所,靠着她的掩护,我党在锦江饭店中传递了不少有用消息,同时也在锦江饭店中接待了许多重要的干部。

有好几次,锦江饭店被反动派盯上,董竹君也差点因此遭遇不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锦江饭店

可哪怕是这样,哪怕会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董竹君却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她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接着便又一次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

为了表明自己的革命之心,董竹君曾为锦江饭店立下规矩:“多少年来锦江饭店始终是围绕着两个‘红’,一个是营业‘红’,一个是革命‘红’。”

尤其是1929年冬天,董竹君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善心救下了未来开国功臣宋时轮的性命。

赠衣赠食收留乞丐,开国功臣感念旧恩

原来在当时,宋时轮由于受到了国民党的迫害,被捕入狱。

他虽拼尽力气,九死一生地逃了出来,但是因为和我党其他成员失去联系,宋时轮孤立无援,没有办法返回革命据点,只能流落街头去当乞丐。

十二月份的上海街头寒冷刺骨,独身一人的宋时轮瑟瑟发抖地缩在墙角,意识都快被冻得不清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上海

可是来来往往的人群没有一个为他停下脚步,给他施以援手,就在宋时轮以为自己就要这么冻死街头的时候,董竹君出现了。

当时的董竹君正好在外面采买回来,当她发现墙角居然有个人快要冻死的时候,她想都没想就用衣服盖在了宋时轮的身上,并将他带回了锦江饭店。

在那里,宋时轮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董竹君给了他御寒的衣物,也给了他果腹的食物,甚至还在他临走的时候给了他一笔钱财,并叮嘱他在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过由于宋时轮的身份特殊,因此他并没有向董竹君说出自己到底是谁,只承诺日后一定会报答。

然而当时的社会局势变化莫测,炮火声连绵不断,战争一波又一波地涌来,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宋时轮却怎么都找不到二十年前为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位“董姐”了。

战火无情,宋时轮曾无数次的害怕善良的“董姐”没等来新中国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时期的宋时轮

不过好在好人有好报,在二十年后,宋时轮于无意间踏入锦江饭店,终于再一次地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救命恩人。

在看到董竹君因岁月而沧桑但依稀可辨的容颜时,宋时轮泪如雨下,他紧紧地握着董竹君的手,嘴里不断地重复着:“董姐,我终于找到你了!”

只不过不同于这位开国功臣的激动,董竹君并没有认出眼前的这个人是谁,毕竟在当年她救助了太多人,一时之间竟认不出眼前这个激动的将军到底是谁。

在看到董竹君面露难色后,宋时轮也是赶紧提示道:

“您还记不记得自己在二十年前的上海街头救过一个快冻死的少年,您给了他吃的、给了他穿的,还资助了他回家的路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在听到宋时轮这么说之后,董竹君这才恍然大悟,将眼前的开国功臣和当初那个快冻死的可怜少年联系在一起。

见董竹君想起了自己,宋时轮更加激动,他动情地说道:“董姐,您的大恩大德我这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忘记过,可以说如果不是您的帮助,我早就冻死在上海街头了,根本没有机会回到组织,您的恩情我没齿难忘,这份恩情我一定要好好答谢!”

然而在听到宋时轮这么说之后,董竹君却很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她很清楚现在的宋时轮已经有了足够高的社会地位,她想要什么都能达到。

可是董竹君却并没有挟恩图报,而是微微一笑,说道:“我的恩情你不是早就报答了吗?”

“这,从何说起呢?”在听到董姐这么说后,宋时轮有些诧异。

董竹君解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没有你们共产党打退敌人、打败反动派,哪里有现在的安稳生活?我的这家小饭店又怎么能生意兴隆呢?当年我不过是给了你一碗饭、一件衣服、一点钱罢了,但是你却还给了我们一个太平的生活,这份恩情你早就还清了!今天这顿饭,就让我做东来宴请你这位大功臣吧!”

就这样,在董竹君的邀请下,二人一同吃了一顿愉快的午饭,董竹君还亲自送宋时轮下楼离开。

而在此之后,董竹君与宋时轮因一顿饭结缘的故事也很快被大家所熟知,群众因为敬佩董竹君的深明大义和善良,纷纷来到锦江饭店进行消费,饭店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火爆。

1997年12月6日,九十七岁的董竹君因病在北京离世,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董竹君曾这样评价道:

“我不过是个自愿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了六十多年的人而已,我只是做了些应做的事情,起了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早期的女企业家,董竹君的一生精彩至极,从十三岁被卖青楼,到历经二十年的失败婚姻,再到锦江饭店的老板娘,董竹君就像她的名字一般,是一根傲雪凌霜的竹子。

冰冷的寒风吹不倒她,漫天的大雪压不垮她,生活的磨难只会增加她的阅历,敌人的威胁改变不了她的初心。

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份爱国与坚持,才让她在乱世之中挺过来,让她在解放之后受人爱戴。

虽然董竹君并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同敌人厮杀过,但是她对解放所作出的贡献也同样不可磨灭,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