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兴起,让信息传播更为快速和流畅,传播范围更广,这给了很多人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大众欣赏、学习他人才艺的机会,特别是对于书法的普及和展示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很多书法家开始利用自媒体传播书法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艺术展示难免会遭受批评,毕竟审美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的,任何一种风格的艺术形式都难以取悦所有人,有人赞誉就有人不满,在书法领域批评的声音远大于赞誉,甚至有人认为当代中国书坛已经完全堕落,毫无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网络上对书法的批评,可以看出很大比例较为偏激,这种偏激来源于一些民众对唐楷的迷信,认为只有写的像唐楷风格的书法才是正路,其他的都是缺少基本功,是丑书,在这样的审美标准下,很多优秀的当代书法家都被列为丑书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楷书是中国汉字的一次重要演变的结果,自汉末出现以来,迅速被人们接受,并且取代隶书成为官方字体,直至今日依旧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字体,唐朝则被认为是楷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很多楷书大师,统一被称为唐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楷相比于魏晋楷书和魏碑楷书来说更为工整、规范,也更为秀俊,能够做到雅俗共赏,备受后人推崇和喜爱,成为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在唐以后的书法家几乎都受到过唐楷的影响,可见唐楷在中国书坛历史当中的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楷风格代表着恭敬、谨慎、严肃,非常符合封建王朝统治的要求,也由此出现了更显恭顺的馆阁体,统治阶级的喜好往往左右民众的审美,于是对于唐楷的迷信也逐渐形成,似乎只有唐楷才算是真正的楷书,只有能写出唐楷的书法家才是好的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能够看到有人要求书法家写两幅楷书看看,其实不用问也知道他所指的是唐楷,因为这样的问题也经常针对写魏碑的书法家,在一些人眼里魏碑根本算不上楷书,以至于像孙伯翔先生这样的魏碑大家都被认为是丑书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偏激的书法审美其实就是源于对唐楷的迷信,而这些迷信唐楷的人往往对唐楷并不完全了解,更多的只知道欧、颜,对于颜楷也只认可《多宝塔》,旷世巨作《麻姑山仙坛记》、《勤礼碑》风格的作品无一不被认为是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不能完全怪这些民众,毕竟相比于虞、褚、薛、柳来说,欧、颜在楷书领域的统治地位是难以撼动的,后世学欧、颜的人也确实很多,甚至远超学钟、王楷书的人,当今很多人也是从欧、颜楷书开始入门学习书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就形成了用欧、颜代表唐楷,用唐楷代表楷书、用楷书衡量书法的偏激审美标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源于部分民众过于保守的审美态度,另一方面还因为部分书法普及者善于取悦民众的审美情趣,故意夸张唐楷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经常有人将欧楷夸的无比强大,引来一众追随者,然而事实是,历代学欧者难有大师,唐以后的楷书大家几乎都不宗欧,所以用欧楷来衡量当今书法家水平显然是不够客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楷虽好,但是也不能完全代表楷书,更不能完全代表书法,更不是衡量书法水平的标准,当今社会信息发达,资料丰富,很多前人无法看到的书法作品,都能够轻易的展现在民众眼前,让人们能够拓展眼界,是时候破除唐楷迷信,包容更为丰富的书法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