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一个员工,企业文化重要吗?一般得到的答案都是:重要。但是你要是继续问,企业文化对你的工作有影响吗?得到答案却会是五花八门。大部分人的感受是,我觉得企业文化很重要,但是貌似对我的工作没有什么影响。

出现这种现象的大部分原因是:文化脱节,文化并没有渗透到员工的行为中。

那怎样才能让企业文化落地生花呢?

一、弄清企业文化背后的底层逻辑,用逻辑的力量引导行为的形成

著名的企业文化大师沙因曾经提出了经典的企业文化“睡莲模型”,这个模型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花和叶,也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引导后可看见的东西。例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种使命下引导创业团队研发出“淘宝平台”,实现“支付宝”业务模式等等,这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引导产生的“花和叶”。第二部分是枝和梗,指的是企业文化的文字载体,包括了通过对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形成的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规范等。相信大部分成熟的企业,如果已经形成了自己企业文化体系,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但其实企业文化的第三部分根才是整个企业文化的“灵魂”,第三部分的根指的是企业文化背后的一些隐性假设,在这个基本的假设逻辑下,能够引导哪些价值观和行为。例如一家酒店倡导的文化是“员工快乐”,这种员工快乐的背后逻辑是员工快乐,那么在服务客户过程中就会有好的态度,快乐的情绪会传染给客人,客人满意度就会提升等等。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背后的底层逻辑。了解了文化背后的逻辑,就需要通过逻辑的层次,来引导符合企业文化倡导的行为发生。例如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是把员工当家人,全方位解决员工的问题,例如居住、子女教育等问题。这种文化背后让员工有归属感,能够稳定的付出,对待来海底捞用餐的客人,也能够进行真心服务。这就从逻辑上采取文化措施,引导文化行为的产生。

二、寻找“企业文化”载体,让企业文化形成可视化的行为

企业文化是一种理念,需要通过一定载体的传播,才能转化成员工的行为。

载体一:文化墙、宣传片、文化宣讲会等

通过企业的文化墙、宣传片、文化宣讲会,解决的是对企业文化“知”的层面,员工首先应该了解到的是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引导的方向是什么,正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载体二:文化故事、文化典型人物塑造、文化主题活动

讲故事是企业文化易于传播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故事一般来源于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场景,简单、形象而且生动,极具感染力和渗透力。再加之一些标杆人物、英雄人物的塑造,企业文化就变得“立体”起来,通过文化主题活动,让企业文化丰富起来。通过载体二其实是解决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可的层面,给员工塑造文化的“信念感”。

载体三:工作纪律、道德准则、制度奖惩、激励机制等

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日常的管理中,需要通过一些管理机制或管理措施对企业文化进行强化。通过对优秀的文化行为的激励,引导员工能够积极地践行企业文化。例如通过文化积分与未来的晋升或者绩效工资挂钩等等。通过制度的惩罚,来约束员工能够避免做企业文化禁止的行为。载体三是解决企业文化“行”的层面,是强化员工能够将“信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

总之,企业文化就像是企业的一把“隐形的剑”,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用好能够促进经营发展,反之,同样能够带来企业的灾难。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作者/编辑:合易咨询(heyee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