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中有两个数据:

数据一:2022年,我国城市25-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56.9%,30至34岁年龄段未婚率达到了20%。其中,城市30岁人群的未婚率超过30%,达到30.7%

数据二:2022年,乡村25-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47.4%,30-34岁年龄段未婚率为19.3%,35-3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9.4%

对比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25-34岁这个年龄段,乡村的单身率,直逼城市的单身率。可见,以早婚早育著称的农村,已经陷入到单身浪潮当中。

有一点让人疑惑,农村本来是“传宗接代”观念最为严重的地方,可为什么如今的农村青年,会逐渐抛弃“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细细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在谈及单身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农村的组织结构,跟城市的组织结构,究竟有什么区别?

农村的组织结构,以“宗族”为主,相同姓氏的人们聚居在一个地方生活。“家族群居”是农村的一大特征。

由于存在宗族,所以农村对于“香火”是特别重视的。每个小家庭的男女,都将结婚生子当成是“延续家族血脉”的大事。

城市的组织结构不一样,它以“原子化”为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跟微小的原子一样,被大城市的节奏打散,以至于人们都缺乏“家庭、宗族”的观念。

这就注定,“原子化”严重的大城市,会出现严重的单身潮流。因为大城市的男女都没有家族的概念,他们有的,只是“个体”的追求而已。

可见,越是落后、传统的农村,越是重视“宗族群体”,从而追求传宗接代。而越是节奏极快、特别发达的城市,越是重视“个体”,没有人会追求传宗接代。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原子化结构,会冲击农村的宗族结构。单身潮蔓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趋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相信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农村空心化。

指的是,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

说得直白一点,农村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为了赚钱谋生,就会流入到大城市打工。随着他们融入到大城市当中,那他们就会被大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所“同化”。

举个例子。一个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就会去到北上广深打拼。对于他来说,只有留在大城市,才能找到工作,有机会赚到钱,改变命运。

至于说落后的老家,年轻人不会有任何的留恋,甚至不会回去,因为老家没有就业的机会,也没有赚钱的可能。不仅男性想留在大城市,就连女性也想留在大城市。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这个道理。

要想留在大城市,在大城市结婚生子,就需要有房子。如今的年轻人,靠自己是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的。既然买不起,年轻人都会选择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大城市的职场,都是有“年龄门槛”的,比如说35岁职场裁员潮。

如果年轻人被裁员了,找不到工作,那他们就有可能去到其他的城市,或者回到老家。既没有钱,也没有事业,不就只能单身了吗?

你是男性,相信你会抱怨,为什么非要有房有车有事业,才能够结婚生子呢?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以“个体”为主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没有人会陪你一起受苦。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某个女孩的父母,那你希望自己的闺女,嫁给穷男人受苦受难吗?绝对不希望。

人同此心,你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想的,大家都是这样想的。问题是,在这个社会,本就是穷男人居多,而有钱男人偏少。

年轻人宁愿单身,也不愿找贫穷的异性结婚生子。年轻人宁愿丁克,也不愿拖着贫穷的一家老小受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农村的单身率激增,有3个原因。

其一,贫穷的问题。农村出身的女人,都会跑到大城市择偶,而不愿嫁给农村出身的男人;农村出身的男人,由于贫穷,就会被女人抛弃。

其二,城市化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宗族模式,就会被打散。缺乏宗族观念的农村年轻人,都不会有传宗接代的观念。

其三,趋利避害的问题。农村的男人认为,当代的婚姻,弊端太多,要求太高。农村的女人也认为,当代的婚姻,都不幸福。大家都保持否定的态度,自然就会避开婚姻,选择单身。

单身潮蔓延到农村,这是必然的趋势。纵观工业化的人类历史,任何一个地区进入到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后,婚育率都会有所降低。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