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个朋友对北京的市民的园艺文化做过一个调研,然后发现北京的园艺大部分都是公共事业或者商业,市民自发的内生动力非常的稀缺和集中。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外来的劳动力,大量的租户,异化的生存成本,因此很多都没把这个城市当做家,哪怕拿了北京户口也要到其他地方去养老。所以我看上海的情况只会更严重,一个繁华的栖身之所。

2、上海市区的衰落其实挺严重的,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的喧嚣已经一去不回了,外滩的夜晚也没那么多游客在拍照了。黄浦江对面的正大广场业态也在萎缩,我有个朋友在外滩边上开了个餐厅,就靠近外白渡桥,位置够好了吧,赔惨了,没啥人来吃东西。我印象中,上海最热闹的两年就是08和10年,奥运会和世博会让加速了上海的建设,现在世博园建设了商场和梅奔中心,业态也算热闹,大大的红色中国馆还在接待游客。要说变化最大的事,就是清理了很多低端业态,比如批发市场 小商品市场和低端制造业,道路虽然变宽了,但是围栏却变高了。以前上海有大把外来务工人员,从事各类制造行业,1.2千的工资就有大把的俊男靓女来上班,印象最深的就是厂里有好多年纪轻轻的妹子,都很漂亮。我很喜欢去她们的宿舍玩,她们也很喜欢逗我玩,因为那时候没有手机,大家下班后聚在食堂里看电视剧,或者洗完澡换上小裙子去逛街。她们喜欢去易初莲花吹吹空调,喜欢去路边的小超市买雪糕吃,喜欢去附近的机场河边,看飞机从头顶降落,她们也喜欢在工厂门口吹夏天的风

后来我去上学了,住宿了,很少去工厂了,再后来工厂搬迁了,她们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今年算下来,她们也都有40多岁了。以前很流行打工文化,大家工资不高却也不那么焦虑,那时候互联网刚刚起步,我很喜欢跟同学聊天,玩单机游戏。我已经很久没去市区玩了,16年以前挺喜欢去的,逛逛城隍庙,去去徐家汇的电脑城,去陆家嘴的河边喝喝咖啡,去闵行的莘庄,去虹口足球场看看球赛,去静安寺看看高档的商场。今年,有时候半夜睡不着,开车去市中心随便兜风,开到哪里是哪里,以前的市中心有很多夜不归宿的人,有很多失魂落魄的人,现在几乎是看不到了。市区的夜晚其实很安静,灯红酒绿的KTV招牌也略显倦意,没有前几年那么明艳了,其实这也是上海娱乐行业的落寞。

3、二十年前老家10分,上海70分,现在老家60分,上海85分。

4、讲真,上海的米其林里,能一餐吃掉一个月开销的,也就是那唯一一家三星的Ultra Violet了,那家的本质是看一场表演(分子料理嘛),是很贵(去年的价是6000多一个人,今年不知道),但你就当去百老汇看表演呗,头一排价格只会更高。

5、其他的米其林星级餐厅(注意是上星的,不是什么餐盘,或者精选,就是有星的),最便宜的可以不到人均100(还是家2星),最贵的,你正常点,不会超过1500一个人,挑着价格低的点,基本都能控制在1000以内一个人,这样的店也不多,大部分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可以人均500-800搞定。

6、以前我以为北京上海都是那种高楼大厦遍地led灯纸醉金迷的呢,去旅游过发现,原来也有郊区农村老破小露天的电线杆,和那些二线城市一样,抛开经济问题,繁华的地方很繁华,破旧的地方很破旧。

7、有三个上海

一个是十里洋场,高尔夫,法拉利,私人游艇,花天酒地,玩不完的花样……这是富豪的上海

一个是网红打卡,city walk,晒精致,宝马奔驰,法餐,日料,爱马仕,迪奥,劳力士,这是中产的上海

一个是弄堂,打手游,下象棋,挤地铁,挤公交,豆浆油条茶叶蛋,地摊廉价衬衫,这是我的上海。

8、没觉得上海繁荣那就对了,原先觉得上海繁华,就跟李鸿章到到纽约一样,那是上海和老家对比跟降维打击一样。现在老家好起来了,但上海还是那个上海。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不是上海不繁华,而是全国都在稳定发展”。

9、上海还是很豪华,起码商业圈比重庆繁华,上海市中心基本隔个几公里十几公里就有一个重庆观音桥差不多的商圈。重庆只有一个观音桥繁华点。

10、要我说上海的繁华就体现在两点,一点是陆家嘴这个金融cbd,国内没有一个地方有三个超高楼吧,还有一个地方是繁华的地方特别多,有很多小的商业聚落,数量庞大的商业广场,可能南京步行街对比其他城市的最繁华的地方基本没区别,但是很多地方基本就中心还可以,上海是大部分地方都很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