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山区人民法院联合区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司法信用正向激励数据共享共治机制。据了解,这一机制将有助于发挥司法数据的治理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8月,宝山法院发出了上海首份《自动履行证明书》,截至今年3月底,宝山法院累计已发出证明书315份。为进一步发挥《自动履行证明书》对被执行人的信用证明功能,宝山法院与宝山区发改委积极对接,于今年4月25日正式上线司法信用正向激励数据共享共治机制,将自动履行证明的载体从纸质转化为数据。

据介绍,通过该机制,积极主动履行且无其他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可向宝山区人民法院提出《<自动履行证明书>暨信用信息修复》申请,申请将自动履行情况在信用数据报告中进行说明或展示。宝山区人民法院对申请进行初审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主体按照信息数据规范制作数据上网要素表,随后通过政务专线将线下的司法信用材料转化为线上的电子数据,并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嵌入到经营主体的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中。

电子信用数据经宝山区发改委复核后,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在公共信用报告中予以展示。政府等招投标单位或者其他公共职能部门,可通过信用宝山、信用上海、信用中国等网站,直接对经营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核查。

“我们希望能将这些司法数据,通过府院之间的数据流通,为政府部门在针对经营主体的行政审批、市场准入审核、荣誉授予等方面提供精准‘信用画像’,进而让积极履行法律义务者享受到完善的信用评价所带来的红利,实现数据从共享到共治。”宝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晓立说道。

据悉,宝山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扩大“数助治理”成效,并联动小微企业涉诉信息说明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数据“乘数效应”,构建保障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