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陆的局势已逐渐平静,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原先的六大战略区进行拆分,改为十二大军区。

定位发生改变后,一把手的级别也随之改变,原先战略大区时,司令员都是由元帅级的人担任,拆分之后基本就是上将级了。

在十二大军区的司令员里,许世友的经历是有些奇怪的,他缺席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之后解放东南沿海的一系列战役,抗美援朝中也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但在1955年却成为南京军区首任司令员。

在福州军区尚未升级成大军区前,南京军区几乎掌管着着原三野的所有精锐军队。三野当年有四个兵团,四位兵团司令员解放战争打的仗都不比许世友少,为何却是许世友来挑这个大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许上将的回忆录里,国内的战争他写到济南之战就戛然而止,为何如此?

概因他留在了山东军区担任司令员。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宣告终结,山东从原先的前线变成后方,许世友基本就脱离野战部队的作战序列。

倒不是他不想再打,奈何身体健康及防备青岛的美军等多个原因,他没办法跟随大军南下,之前的老部队大多数就跟随谭震林、王建安继续战斗。

1949年5月末,美国人终于从青岛撤走,许世友此时能抽得出身。但这个时间节点,渡江战役基本胜利结束,已没有他的用武之地,所以他仍留在山东,指挥了一场秋风扫落叶式的青即战役(青岛、即墨)。

因此,让属于三野系统、级别够、又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许世友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可以解决很多很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职务像是为许世友量身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