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累计为全市超6万户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惠及困难群众17万人次。 受访者供图

一个小书包、一个电饭煲、一盏小台灯……这是来自困难家庭的一个个小呼唤,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他们平常难以实现的心愿。

这些微小的心愿,在广州市慈善会发起的“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以下简称“微心愿项目”)得到了实现。自2019年项目启动以来,每年全市上万个困难群众微心愿获“点亮”。

特困老人有了新风扇

  微心愿得以实现  

“我之前的心愿就是换个风扇。”今年61岁的杨叔是一名独居老人,平日里只能靠政府提供的特困金维持生活。杨叔轻抬左臂,告诉南都记者,多年前,他不幸发生意外导致左臂受伤,现在必须通过绷带将手腕固定。杨叔表示,手部神经已经影响到了他身体的左半部分,经常会出现头痛、腿痛的情况。除了手部的伤痛,杨叔还有高血压等基础病。

杨叔不常出门,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对他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了解情况后,经常打电话关心杨叔的生活,也会定期进行探访和沟通。社工的介入让他的独居生活有了新变化,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提供帮助。

杨叔家中为数不多的家电之一——风扇不能使用了,这对于不常出门的杨叔来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个新风扇”杨叔将这个心愿告诉了社工。在了解情况后,社工通过微心愿项目为杨叔申请了一个新风扇。“新风扇用起来很好啊。社工还帮我把家里的开关都换了,现在更方便了。”

杨叔提起被实现的微心愿时,话语间充满着对社工的感谢。

累计为超6万户

  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  

其实,像杨叔这样,通过“微心愿”项目实现了自己心愿的市民,在广州还有不少。喜欢画画的困境儿童有了新画笔;中风的老人有了助行器……微心愿项目作为广州市慈善会品牌项目之一,自2019年10月启动至今,已累计为超6万户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受惠超17万人次。

“我们的初衷就是做好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的衔接,我们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对困难人群进行帮扶。”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副主任冯现介绍,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全市数百个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公益慈善机构等,通过入户探访、电访等方式征集困难群体的“微心愿”,帮助困难家庭实现价值300元至500元的微心愿。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广州市慈善会拨款慈善资金,社工购入物资,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生活所需。此外,他们积极联动各方资源,不仅有全市爱心企业及理事、会员单位等热心参与;同时还通过互联网募捐的新形式,如与南都共同推出的微心愿网络认领平台,发动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捐赠,精准对接困难家庭,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

目前,微心愿项目已筹得款物超2000万元。其中,广州市福彩中心秉持“扶老 助残 救孤 济困”发行宗旨,自2019年起持续支持微心愿项目,累计捐款捐物超250万元,满足困难群众得电饭锅、米油包、棉被等日常生活的心愿。

计划上线微心愿平台

  针对群众需求细分优化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广州市慈善会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做到了共性和个性的有效结合,通过个性包和定制包来精准实现困难人群的心愿。“像是到了六一,孩子们可能需要玩具或是想去游乐场,这些需求是共性的,我们就会联系爱心企业,准备一定数量的定制包给他们。到了中秋就准备月饼,冬天放一些御寒的棉被。”冯现表示,个性包则是为了满足困难人群自身的需求,例如更换旧家电、添置特定的生活用品等等。

微心愿采取“慈善+社工+志愿”的模式,联动社会各方参与慈善。除了入户探访收集困难群众的心愿外,心愿物资也是由社工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上,“虽然现在物流很发达,但我们还是鼓励志愿者将物资送上门。”冯现认为,这样能够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

为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帮助更多像李叔这样的困难群众实现心愿,接下来,广州市慈善会将继续开展“微心愿”项目。对于下一步的计划,冯现表示,将上线微心愿平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能够直接在手机上填写心愿。“不过对于像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不方便操作手机的群体,我们还是保持现有的入户探访模式。”

同时,冯现还介绍,微心愿项目后续还将针对困难群众的需求进行细分和优化,使其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满足困难群众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方便社会企业进行捐赠。

声音

从2019年社区与微心愿项目对接,到现在已经4年多的时间了。微心愿项目对困难群众来说,能让他们了解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而对于社工服务来说,微心愿项目也是社工人员和困难群众接触的一个途径。社工服务要多元化,有时候有资源但是不知道困难群众具体需要什么,也比较难展开工作。通过微心愿项目,困难群众的需求具象化。在社工服务中,也能够更好地付诸行动。

——越秀区大塘街双百工程社工站副站长黄颂源

 故事

  “每个妈妈都很不容易”

  购买绘画用品为困难母亲圆梦  

广州市民曾小姐曾通过南都发布的信息了解到微心愿网络认领平台。看到困难群众英姐的心愿后,决定帮助她。

英姐的丈夫因肝癌去世后,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及婆婆需要照顾,她只能独自承担起养家的重担。没有工作经验,加上学历不够高,她只能在工地里干活,经常无法回家。英姐想起,女儿小时候十分喜爱画画,以前住的瓦房子满墙都贴满了女儿的画作,稚嫩的笔下是充满童趣的世界,“我其实也喜欢画画,女儿小时候,我也陪她一起画。”英姐希望有一套绘画用品和文具给孩子们。

了解到英姐的情况后,曾小姐感同身受,“我也是个妈妈,每个妈妈都很不容易,所以就想帮助一下她。”曾小姐决定帮助英姐实现心愿。

 帮助智力残疾男孩

  “相信你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已经70多岁的云姨一直关注着慈善事业,通过微心愿项目帮助13岁的涛涛(化名)添置了一套宿舍床上用品。

涛涛家里一共六口人,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太好,时常需要到医院看病开药。而涛涛和7岁的弟弟都还小,每天上学需要有人接送、照顾饮食起居。涛涛父母不放心让家里老人和孩子在家,只能在附近的农场里帮忙打点零工,因而家里经济一直比较紧张。

涛涛在两岁时高烧了整整一个星期,后来,他被评定为智力四级残疾。升入初中后要住校,涛涛爸爸感到忧心,“就想给他添置一些床上用品,让他在学校舒服一些。”

云姨也通过南都向涛涛转达她的祝福:“人的一生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能够振作起来。咬牙坚持下去,好好努力,相信将来你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采写:南都记者 廖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