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汽车市场上,由于“可油可电”的原因,「插混汽车」和「增程汽车」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

但有趣的是,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两种车没啥区别,都是能“加油”的电车。

真是如此吗?或许不然!

最近和业内人士喝酒时,他无意中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买插混还是增程这件事,其实很多人都搞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两者的历史和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历史,插电混动汽车的概念出现的比较晚,大约在20世纪末才开始萌芽。

说白了就是,之前石油过剩时,大家还不觉得;但历经了「3次石油危机」之后,汽车厂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开始探索其他可能性。

在这一领域内,丰田走在了最前沿!

1997年,丰田推出了首款量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这款车采用并联混动系统,内燃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轮,为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发现这种技术,并没有有效解决油耗和环保的问题,于是插混汽车开始应运而生。

因为有车企开始尝试,给汽车配上大电池和电机,同时又「不减少」的燃油系统,于是一辆相对完美的混动汽车诞生了——即插电混动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说它相对完美呢?

因为城市出行的,它可以使用纯电;高速出行时,又能切换到燃油;此外,混动模式下,油耗节省也很低。

考虑其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发挥最好的优势,于是许多车企开始效仿,插电混动汽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别看在国内的情况是,插电混动不温不火,但放眼全球来看,大部分车企都在着力于这个技术的开发。

聊完了插混汽车,再说说增程汽车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增程,历史就比较悠远了,最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899年。

因为那时还是纯电汽车的天下,同时,电车也存在续航问题。

因为这样的痛点,费迪南德·保时捷于是设计并制造了Lohner-Porsche Mixte Hybrid,这样一款特殊的汽车。

说来原理很简单,就是采用内燃机驱动发电机,再由发电机为电动机供电,驱动车轮——简直就是现代增程的翻版!

但遗憾的是,虽然这个想法具有开创性,但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增程汽车,只能说给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真正意义上的增程汽车,其实是在2010年左右开始进入市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那一年,雪佛兰会推出王炸产品’雪佛兰Volt“,直接打破了大家对汽车的固有概念,大家突然发现:

原来汽车还能通过外部电源充电,同时,还有独立的纯电续航,油耗且能做的很低。

但可惜的是,因为欧美的油价不高,再加上插混汽车的出现,这个产品并没有爆火,市场反响一般。

直到2018年,理想汽车的出现,将「冰箱彩电大沙发」做到极致,增程这一古老的技术才开始重焕青春,在中国迎来了火热。

不过相较插电混动而言,增程汽车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解决油耗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纯电汽车的“续航焦虑”。

说白了就是,增程式汽车的核心理念是「电驱优先」,但配备一个内燃机作为「增程器」,当电池电量耗尽时,这个内燃机启动,为电机供电从而驱动车轮。

这一点我们必须搞清楚!

说完了两者的区别和历史,那选哪个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追求绝对稳定选增程,追求性能和能耗选插混。

说白了就是,相对而言,增程的名字就暴露了它的一切。

因为它并不是一款混合动力汽车,本质上还是电车,只是加了增程器作为“充电宝”,持续给电车供电而已。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相对于插混的技术而已,它可能会更加稳定——毕竟,有电的时候用电,没电了用增程器给电机供电就好了,不用整那么复杂的燃油系统。

但稳定的背后,也会带来问题:

比如,如果进入“亏电模式”,增程器来不及发电时,汽车的动力会受影响,性能会下降。同时,相较于插混汽车而言,多了一道能量转化过程,油耗往往会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混汽车就不一样了,因为燃油系统和电池系统是独立,基本可以做到随心所欲的使用。

特别是上了高速,因为更符合发动机的转速区间,少了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油耗也会很低。

但考虑其结构的复杂性,如果车企的技术实力一般,故障率也会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就是,虽然都是“可油可电”,插混和增程并不是一个概念。还是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需求,从真实的场景出发去购车。

否则,真的说不定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