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扬州市颐养社区建设2024年度实施计划》正式印发。2024年,按照“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标准,全市新建颐养社区37个,其中宝应、高邮、仪征2个,江都6个,邗江、广陵各8个,开发区7个,景区2个。目前,扬州2024年颐养社区选址基本完成,建设项目已逐步启动。

四大主要任务

推进168.42万㎡小区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

《扬州市颐养社区建设2024年度实施计划》规定了今年的主要任务,分别从养老服务网络、养老供给能力、医养融合发展、尊老敬老氛围四个方面发力推动。

不断优化养老服务网络

推动养老设施均衡布局,根据《扬州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要求,市民政局会同市自规局将编制完善《扬州市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建议各县(市)同步编制。持续改善居家社区安养环境,年度推进168.42万㎡小区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对40个既有住宅楼栋加装电梯,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统筹推进农村设施建设,改造提升8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推动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不少于300张。

有效提升养老供给能力

构建多元助餐服务体系,新建或改造提升社区助餐点35个。强化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继续为不少于5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报警应急物联网等设施设备,推动实现全覆盖,切实增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安全及应急保障服务能力。持续推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330人次,推动在岗养老护理员技能认定通过率达60%以上,积极开展银发顾问培训。引导养老机构或组织品牌化连锁化运营,助力养老服务更专更优。

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丰富机构医养结合形式,支持由医办养、由养设医。提高居家医疗服务水平,实现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稳定在60%以上,5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预约上门等服务。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达60万以上。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形成医养结合背景下完备的长护险实践体系。

营造社会尊老敬老氛围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建设21个面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学习点),乡镇(街道)老年教育机构覆盖率达100%,组织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加快推进基层老年协会等基层老年社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培育孝亲敬老社会风尚,保障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大力宣传和倡导智慧助老,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3万人次。发挥红十字会人道主义作用,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定期组织义诊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推动认知症照护专区

全市颐养社区建设更“宜老”“适老”“助老”

“我们将颐养社区建设与《扬州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相结合,与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强化认知障碍照护等重点任务一体推进,丰富项目内容、整合多方资源、统筹组织实施,力争在建设标准上有提升、在运营绩效上有新突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让颐养社区建设更“宜老”“适老”“助老”。

固本强基,颐养社区更“适老”。通过编制《扬州市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有效保障多元化、差异化、便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创新推动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在推进认知障碍筛查干预及照护上,构建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全链接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有保障、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提质增效,颐养社区更“宜老”。支持扬子江文旅集团持续打造“颐扬小馆”助餐品牌、不断创新拓展为老助老服务市场。利用智能产品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效能,引导专业化机构连锁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助力原居享老。因地制宜由医办养或由养设医,强化嵌入社区的失能老年人照护专区建设,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内聚外联,颐养社区更“助老”。大力倡导积极老龄观理念,注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大老年大学、老年课堂开设推动力度,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根据机构改革新要求,进一步整合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组织防诈骗专项行动、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等,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浓厚氛围。丰富颐养社区建设内涵,加快推动老年人及其家庭防灾减灾、养老照护、应急救护等知识普及。

据了解,目前,各地2024年颐养社区选址基本完成,建设项目已逐步启动。(通讯员 民小爱 毕金钧 扬州发布记者 姜涛 文/图)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