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手麻,麻到根本拿不起东西,

可能会是哪些原因?

而常听说的“妈妈手”,

又可以如何防治?

我院运动医学科侯景义副主任医师

作客《健康100FUN》

给广大市民带来健康提醒

手指麻木可能是这些疾病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指麻木是疾病信号

中年女性易中招!

腕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手麻,它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引起上肢神经受压最常见的原因。腕管是由腕骨构成底和两侧壁,腕横韧带为顶的一个骨-纤维隧道。腕管内有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正中神经最表浅,位于腕横韧带与其他肌腱之间。

导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卡压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 1. 腕管管腔变小:腕横韧带增厚、腕部骨折、脱位等;

● 2. 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腱鞘囊肿、神经鞘膜瘤、脂肪瘤、外伤后血肿机化等;

● 3. 职业因素:如木工、厨工等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腕管内压力反复出现急剧变化,这种压力的变化容易引起慢性正中神经损伤。

“腕管综合征在中年女性中较为多见,双腕发病率高达30%以上,其中绝经期女性占双腕发病者的90%。”侯景义副主任医师提到,腕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为正中神经感觉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即患者首先感到桡侧三个手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中指最甚。病人疼痛在夜间或清晨症状最重,适当抖动手腕可以减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麻容易误诊为颈椎病?

如何确诊?

手麻这个症状非常普遍,原因也多种多样,临床上需要区分腕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颈椎病、以及因为糖尿病这些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产生的手麻。

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往往可以从症状体征上做比较明确的区分。比如说腕管综合征手麻的区域是非常有特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腕管综合征的疼痛区域)

● 腕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的一半(桡侧)出现麻木或疼痛,夜间可能会被麻醒,甩手后症状会减轻。原因是由于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到压迫。

区分点:症状集中在桡侧的手指,且通常在手腕活动过多或保持一定姿势后出现。

● 尺管综合征:主要影响无名指和小指(尺侧),出现感觉异常、麻木和疼痛。同时,小指和无名指的活动可能受限,手部肌肉可能出现萎缩。原因是尺神经在手腕处受到压迫。

区分点:症状集中在尺侧的手指,且可能与手腕的特定活动或姿势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尺管综合征的疼痛区域)

● 颈椎病:手麻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颈部疼痛、僵硬、头痛等。手麻通常影响整个手臂,而不仅仅是手部。原因是颈椎的病变压迫了神经根或脊髓。

区分点:颈椎病通常伴随颈部不适,且手麻范围可能更广,影响整个手臂。

● 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除了手麻,还可能伴随脚部麻木、感觉减退等。这种麻木通常是对称性的,即两侧的手脚都受影响。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害。

区分点:通常与糖尿病病史相关,且麻木范围更广,对称性明显。

要精准确诊腕管综合征,可以到医院做超声检查。一起跟着逸仙君的镜头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腕管综合征

可用微创手术治疗?

治疗腕管综合征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手腕部切开皮肤,暴露并切开腕横韧带以释放腕管内的压力。这种手术方法存在创伤大、术后护理不方便、需要拆线、疤痕不美观等缺点。基于传统手术的原理,侯景义副教授独创的“B超引导下弯针线环腕横韧带松解术”,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创新术式的操作手法是:

首先在B超监视下穿针,第一针穿刺在腕横韧带下方并用PDS线过线;第二针穿刺在与第一针相同的皮肤入口及出口,但位置在皮下、腕横韧带上方,用强力缝线过线后与第一针的PDS线形成环绕腕横韧带的线环;最后拉动线环,利用强力缝线切断增厚的腕横韧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超引导下

弯针线环腕横韧带松解术示意图

(侯景义副教授团队邓兴豪博士手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手”是什么病?

“妈妈手”是俗称,医学名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它主要发生在手腕部,是由于大拇指和手腕部长期、反复活动,导致肌腱在腱鞘内过度摩擦,从而引发的无菌性炎症。

这种疾病特别常见于长时间抱孩子、做家务或进行手工劳动的妇女,因此得名“妈妈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手”有哪些症状?

疼痛:在手腕部,特别是桡骨茎突处,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压痛。疼痛可能会放射到手指或前臂。

● 肿胀:在急性期,局部可能会出现肿胀。

● 活动受限:拇指的伸展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长期下来,由于拇指的废用,还可能引起大鱼际肌肉的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手”如何治疗?

● 休息制动:在发病初期,应尽量减少手腕和手指活动,让炎症消退。

●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非处方药,如消炎镇痛药,来缓解疼痛和肿胀。如果疼痛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

●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 封闭治疗:如果疼痛和炎症持续不减,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封闭治疗,即在疼痛部位注射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 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上述治疗方法都无效,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切开狭窄的腱鞘,以减轻肌腱的压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预防“妈妈手”?

● 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长时间、重复进行手腕和手指的活动,如抱孩子、做家务等。

● 正确姿势:在做家务或抱孩子时,尽量保持手腕和手指的正确姿势,避免过度扭曲或弯曲。

● 适当休息:定期给手腕和手指进行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景义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长期从事运动医学相关临床研究与工作,擅长健康管理、运动处方开具、肌腱退变以及各关节的运动损伤,完成各类关节镜手术数千台。对髌腱腱病、跟腱腱病、跟腱断裂、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肩袖损伤。腕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等肌腱及肩肘病变有着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治疗方法。

社会任职:广东省肩痛学堂创始会员;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肘腕学组秘书兼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上肢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干细胞学组委员。

学术成就:目前已发表高水平论文22篇(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13篇),已获批专利11项,同时参与多项国家级以及省级课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主持广东省自然基金3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健康100FUN

责编:黄睿、林栩琪

初审:刘文琴、曾悦

审核:欧阳霞

审核发布:古小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