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on

《挑战者》最亮眼的标签,大概不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导演卢卡·瓜达尼诺,或者如日中天的赞达亚,而是《燃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哲艺这部曾经定档七夕的电影,俨然成了「两男一女」结构心照不宣的代指,又暗含三人行的热盼,遍布看客快感。而故事主体之间的暧昧,并不仅仅局限于异性之间,这可是主流视野无从正视的本相。

它必然要有许多跳脱出常规思维乃至思虑的表征,才好舒展更多指涉,比如情爱关系之于困兽们的雄奇与虚无,比如特定时代对人的围困与改变。也就是说,寻常情爱绝对单一,于是难免霸道,不寻常的情爱往往可以寄托更多,表达更深,尤其是在虚构领域。

对《挑战者》「燃冬」式的判断,在最先兴许不怀好意的凝视过后,也隐藏这样的寄望,还有警惕。因此,这部电影出现在《燃冬》过后的内地,取悦观众会有更高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燃冬》

但在美国,则是另一番光景,它不仅在评分网站上取得较好口碑,而且在票房收入上也颇有亮色,即在《美国内战》后,《特技狂人》前,拿过一次周末票房冠军,这也是瓜导的长片和赞达亚的非IP电影,在美国开画的最佳票房记录。

两边的差异,跟主创阵容的影响力有关,也跟网球的受欢迎程度有关,要说思想的包容性或者对非常规的欣赏程度,也不能说没有。

离经叛道往往是眼球的狂喜,大脑的挣扎。

在狂喜的层面,电影算是有料的。赞达亚饰演塔西,曾经的网坛天才少女,但是后来因为赛场受伤,转为教练。受伤前夕,她介入拍档兼死党阿特和帕特里克之间。由麦克·费斯特和乔什·奥康纳分饰的这两个男人,一冰一火,他们共同钟情塔西,又一致被塔西喜爱,而且,他们二人无可否认地相互吸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西的受伤与爱情争夺导致的分心有关,她职业生涯的激变也带动另外两人球坛轨迹的变动,以及三人关系的逆转。

也就是说,关系的主体是看点,关系本身,也是主体。

它首先依附于网球。关于网球的电影并不少见,尤其这些年。近的有让威尔·史密斯成为奥斯卡影帝的《国王理查德》,通过网坛名将大小威的成长掂量父权、霸权的边界,至于石头姐的《性别之战》,则以一场跨性别的对战,助推女性与女性主义的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别之战》

这些电影对网球、网球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聚焦,存在一些跳出框架的借用。网球本身的力与美,结合的是光与热,室外广阔的空间辐射,场上私密的时间串联,形成相当自由奔放的个体属性以及外人观感。它本身的对抗冲撞,又在高速击球与声声呐喊中形成余震。

竞技本身,可以非常漂亮、刺激地体现出来。瓜导在《挑战者》里,就赋予网球不同的视角,平视、俯视乃至仰视之余,还有观众、球员乃至网球自身的观看角度,此外,哪怕是为了弥补拍摄时长不足而加插慢镜头,同样为电影增添出更为丰富的观感,和更为重要的沉浸感。

身兼制片人的赞达亚为了能在电影中表现更好,找由专业运动员转做教练的布拉德·吉尔伯特,训练三个月。无论是她还是两位男演员,在呈递打球的力量与气势时,确实都营造了视听上的魄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可谓相当重要。作为体育竞技题材电影,演员至少要在镜头下有出彩的运动表现,这无可厚非。对于《挑战者》而言,这些气派,还是电影向外延展的基础。

因为这部电影,更幽微也更诱人的看点,是三人关系的暧昧与激越。也就是说,电影既浅白又不乏幽微的地方,是把打球跟亲热,连成一线。

三人初识,就谈到了对网球的理解。塔西说,网球「就是一种关系」,哪怕是跟自己放过狠话的对手安娜。她的形容是,有大概十五秒钟,大家在切切实实地打球,彼此了解透彻,观众同样,仿佛二人坠入爱河,或者并不存在,只是神游四方,共度美好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脉络和电影基调就此打下。

在两个男孩之间游移的塔西,终究爱的是网球,而网球成了她衡量对方的标尺,也成了她延伸情爱的道具。两个男孩对塔西的竞逐,有着球场上相互结盟,却也相互竞争的关系,他们追求的是网球事业,也在追求并肩同行的同行。

再往前一步,完全可以说,打球,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打炮。

塔西解释完网球就是一种关系之后,阿特接话的落脚点是她击出制胜球之后的一声呐喊。那种淋漓尽致、气场全开的呐喊,放到这样的关系譬喻里,不难联想到高潮的宣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下,阿特迫切想要通过网球与她构建这样的情感关系,但是要得到这个机会,他必须先跟自己的同性密友搭建这样的牵连。明面上,是两个男孩通过网球输赢,来决定谁能得到女孩的电话号码,暗地里,各种事情与机缘,都在推动他们接纳对方。

颇为巧妙的是,无论戏里戏外,更有掌控力的赞达亚/塔西都是绝对中心,但是她掌控的方向,却是屡屡退居二线,为他人做嫁衣。

还是要回到三人初识的那天晚上。阿特和帕特里克在房间里聊塔西是否会来,在绅士般的「谦让」里有着渴望塔西且顾虑甚至渴望「兄弟」的谈话,而当充满性诱惑的女孩如约来临,他们被挑起的所谓破冰话题,则是十二岁那年,帕特里克教会阿特打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成为密友,大概总带着爱」,这句歌词早早道破这类关系隐藏的本质,而塔西坐在中间,开始左右挑逗他们,在三人激吻过后,她往后一退,镜头追随她的视线,长久定格在两位男孩忘情的缠绵热吻里,而她只是心照不宣地笑,然后离开。

这时候再细看一下,他们早前,就已经把室内的两张单人小床,拼成了一张双人大床。

整个故事,看起来是塔西最终选择了阿特,但是始终没有掐灭对帕特里克的爱火或欲念,三人关系构成人生抉择的探讨。实际上,整个职业生涯与情感走向,始终是塔西作为催化剂,也作为异质,不断推动冰与火成为交融的高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贯穿《挑战者》的终局比赛,久别重逢的阿特和帕特里克狭路相逢,夹带前尘旧事,又有利欲博弈,打出了一场针锋相对,却也欲擒故纵的比赛,或者说,表演。双方对垒,欲念不断明朗,因此仇怨不停地被冲刷,直至袒露出不只暧昧的渴望。

很有玩味的则是,当他们终于在赛末点逾越球网譬喻的藩篱,而紧密地相拥一起时,一度焦虑、恼怒的塔西发出了当年那句令人难忘的呐喊。

电影画上句号,把一切定格在三个人最高级别的快感上,所有别扭、烦躁全都瞬息消散,一如最初那晚,唯独两个男人相互的悦纳,才是最为水乳交融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同性恋,瓜导拍两个看似不可能的男人走在一起,并不是太难理解的私心。而他这样的私心,让《挑战者》无论放在网球电影、体育电影,还是放在「燃冬」类电影里,都有它新鲜的、超拔的印记。

很懂拿捏情欲表现的瓜导,尽管已经能够充满致敬意味地呈现出运动专业性,还是有胆量把网球做成情欲的媒介,让电影呈现得活色生香,让本来就很有特质的三位演员充满性张力,也盘活性张力。

说到底,《挑战者》是网球运动员的电影,可网球不是一切,而一切都是为了探索、呈现非二元情感和情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又要重提《燃冬》。不是说它不生动,不对劲,而是说太收敛,太生硬,院线版本的删减、遮掩,更要撑高性缩力,即一旦要表现真实情爱,难免充斥过分点到即止的瑟缩,很难给人绝对坦诚的感觉,于是无从真正踏入他们的内心。哪怕《挑战者》有着对受众的拿捏,在这方面还是更胜一筹。

而既然「燃冬」了,那么我们要知道,电影就不是讲异性恋王道的故事。好些时候,两男一女要比两女一男更具同性相吸的暧昧,尤其是在国内的语境里,后者常常仅仅代表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经典选择,较少牵涉两位女性暗通款曲的别恋,但是男性本身过分强调兄弟属性的亲昵以及更有征服欲的相处,反而别有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 越过球拍、油条、香蕉来观看《挑战者》这些不乏挑战意味的关系,可以视作对《燃冬》式遗憾的修补,也可以看作相关题材重组过后的一些新招。

但境界到此,拍得太跳跃,太浮皮,太空泛,那被诟病,也是应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