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年前,作为国内第一批率先组建的合资公司,上汽大众以开创精神为后续几十年的顺风顺水铺平了道路;40年后的今天,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今非昔比,习惯了高枕无忧的合资车企们不得不重拾起创业般的勇气。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过去两三年的潜心梳理,面对国内汽车市场的日益“卷”化,上汽大众已经逐步找回了自己的节奏和底气。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34万辆,同比上升8.1%,新能源销售3.7万辆,同比增长128%;4月单月,上汽大众整体销量达9.2万辆,同比增长4.2%;新能源突破1万辆,同比劲增56%,领跑合资阵营。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健旭强调,“一定要把准市场的脉,看准出牌的顺序”“既要‘油电同智’,还要‘油电同进’”“大众不能失去中国市场”。面向未来,贾健旭表态,“近三年比较困难,但到2025年下半年,我们现在规划的产品都上市了,整个世界都会不一样,到时候我们会活得更好”。

既要“油电同智”,也要“油电同进”

新能源车型销量连月破万,这意味着上汽大众去年提出的“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九字方针已见实效。但贾健旭依然在反思“是不是慢了”?于是,上汽大众进一步把方针精简为三个字:快、全、优。

“供应商一定要加‘快’推进市场,而且已经快起来了,建立了24个月的开发流程;手上的东西一定要‘全’,产品矩阵从动力总成角度要全;再就是产品和技术一定要‘优’。”全新的口号背后,是上汽大众对市场的全新理解,以及其正在面临的全新挑战与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汽大众看来,燃油车在中国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促油车”的策略不能变,为燃油车消费者提供更智能产品的战略也不能变。但首要原则是,“一定要把准市场的脉,看准出牌的顺序”“算对命,押对宝”。

2024年,上汽大众计划将两款油车新品推向市场——途观L参数图片) Pro和帕萨特Pro。贾健旭承认,目前为止合资企业所有投放的新品在智能化程度上跟自主品牌竞品有很大差距,但通过途观L Pro和帕萨特Pro,上汽大众正致力于加速补齐这一短板。途观L Pro和帕萨特Pro这两款新车在智能化方面都与大疆智驾达成了合作,具体细节方面,北京车展期间途观L Pro首秀发布会上已经说了很多,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

在智能化方面,上汽大众没有刻意将油车与电车区分开,而是提出了“油电同智”的概念,打破了“油车与智能脱钩”的认知误区,不仅要让年轻消费者在上汽大众的电动车上感受到智能化魅力,同时也要在燃油车上享受到不亚于电动车的智能化体验。

上汽大众对于油车的另一原则是“上新不去旧”,途观L Pro和帕萨特Pro上市后,经典帕萨特和老途观还要继续销售。用贾健旭的话来说:“要有一起参与‘卷’的产品,同时要有立起我们品牌的产品。”换句话说,上汽大众决意通过配置更加丰富的途观L Pro和帕萨特Pro来与中国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电动车们竞争,经典帕萨特和老途观则将继续承担起德系合资扛把子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电动车,上汽大众则提出了“油电同进”的核心。“去年是‘稳’,今年是‘进’。电动车不能缓,我们希望排进前十。实际上,我们对电动车很有信心。目前来看,ID.3的亏损面有很大程度地收窄,后续还会继续升级,相信市场很快能看到我们的改变。”贾健旭称。

未来的油电产品结构将是什么样?贾健旭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将来的1/3电、1/3混、1/3油,两个1/3加起来,基本上会有60%的电动车产品,上汽大众未来的产品结构也一定是这样。上汽大众将在2027年把握住电动车的第一代用户,让他们在选择第二辆或第三辆车时能够首先想到上汽大众,从而产生复购。”

合资模式存在即合理,股东双方需共跳“华尔兹”

上汽、大众合资40年,这40年间风水轮流转,早已翻转了人间。面对中国市场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中德合资的大旗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扛下去?合资企业还有未来吗?

对此,贾健旭的态度很明确:“大众在中国市场一定要赢,不能失去,也不能暂时离开,一旦离开,回来就没有你的位置了,只能说拜拜。合资的业务模式也一定会持续存在。只要团队分工明确,坚决不内耗,就一定有将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健旭将上汽大众比喻为“双亲家庭”,孩子要想成材,双方父母的扶持和托举很重要;他同时也将股东双方的合作形象地比喻为“跳华尔兹”:“谁带着谁跳都很累,只有大家一起,你退一脚,他进一脚,相互借力,相互不踩脚。”

与前几十年中方被动接受来自外方的“馈赠”不同,近几年,主导性正在逐步转移,德方也已愈发领悟到了中国汽车市场之于大众的独特性:如若大众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未来一定可以赢得全世界;而大众要想在中国市场成功,必须主动把最美、最好的东西拿进来,并且要嫁接到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

从目前来看,上汽与大众双方更像是一种竞合关系,双方都开放各自的“兵器库”,大家一起挑选好的技术和产品,挑完后由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后投放到中国市场,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反哺到国外市场。

在4月下旬举办的董事会上,这样的觉悟已经得到了佐证和践行。据了解,经过多轮谈判,德国大众已经同意将中国市场所有大众品牌的混动车型全部交由上汽大众打理,其中包括PHEV和增程式产品。换句话说,接下来上汽大众将着力推出基于电动化架构打造的混动车型,首批共计4款产品,从而填补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混动空白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此次重磅决策,贾健旭分享了一些有趣的谈判细节。他透露,跟德方的沟通很有喜剧效果,可以称之为“谈而不破,终有结果”:“我跟德国伙伴讲,有三样东西要尽快改变:首先,上市公司的KPI叫单车利润率,但这样的KPI可以考核保时捷、考核奥迪,唯独不能考核大众,因为大众就是为大众而生的。第二,在整车设计的时候必须改变工程师思维和硬件思维,现在中国车厂先看电子架构,再看软件,这对大众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赶上中国速度。第三,软件要靠迭代、靠OTA,不能一劳永逸,原来的开发思路和思维要颠覆过来,而且很多地方一定要自己能做,否则一出问题就找供应商,一圈下来早就凉凉了。”

曾经有个德方同事悄悄问贾健旭:“如果PHEV、EREV跟你们一起搞,搞成功了,这个平台可以给我们德国大众用吗?”贾健旭当场表明:“全开放!越多的人用,成本就可以降得越低。上汽大众今天所做的所有事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大众品牌越来越好,不仅得到的市场反馈更好,品牌形象也要时刻刷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在看”与世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