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获得了极大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物的批准。从历史数据看,晚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很低,截止2016年,美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6%。

以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前几年获批,大家比较熟悉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是2016年10月批准的,适用于PD-L1高表达(TPS分数≥50%)且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肺癌。后面的持续随访发现生存期是持久改善的,5年总生存率达到了31.9%。但是临床试验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往往比较年轻、更健康。那么药品批准上市后的现实情况如何?最近一篇国外发布的文献就报道了相关数据,癌度给大家一起分享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刊例图

一、高表达PD-L1单用免疫的真实数据

在研究者进行分析的时候,数据库包含了89062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64402名接受了全身治疗。其中13612名患者是2016年至2020年开始一线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在通过检测PD-L1表达是否大于50%,排除携带EGFR、ALK或ROS1基因改变的患者后,有804名患者一线接受PD-1单药治疗。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是72岁,其中39%的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上。

结果表明,从开始使用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到数据截止,中位随访的时间是60.5个月。而从帕博利珠单抗使用到首次死亡或数据截止的中位随访时间是20.7个月。数据截止时,有549名患者去世,中位总生存时间是19.2个月。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1.4%、35.9%和25.1%。也就是说有25.1%的患者可以活过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用PD-1的总生存期数据

帕博利珠单抗的真实世界中位治疗时间(rwToT)是6.7个月,34%的患者在1年时继续使用PD-1抑制剂。19%的患者在2年后仍继续使用PD-1。总共有266名患者接受了一种或多种后续抗癌治疗方案,最为常见的药物是抗PD-1或抗PD-L1抑制剂或铂类化疗。107名患者在二线继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25名患者在三线继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

二线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中位治疗时间是5.6个月,2年时的治疗比率为14%。在三线治疗中,中位治疗时间为3.7个月,2年时的治疗比率为10%。这里不确定患者在二线或三线治疗怎么搭配用药,因为一线用帕博利珠单抗进展了,二线再次使用肯定要联合用药,大概率可能是化疗。但数据似乎还是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二、努力地用好抗癌药

由于癌度所有选题和内容都是源自国际最近刚刚刊登的文献,所以上面的相关数据应该是比较新颖的,请注意是真实世界的一线使用PD-1的数据,而不是临床试验中报道的相关数据。相比而言真实世界的用药数据给我们更多的真实性,也能给我们更多的信心。

需要注意PD-1一线治疗进展后,患者二线和三线仍然可以搭配使用再起效的可能性,也就是如果咱们基因检测确实没有靶向药治疗思路,那么免疫治疗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最大化地利用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是我们必须要把握的治疗机会。

大家可以联系癌度医学顾问咨询相关诊疗问题、或加入相关病友群。癌度与吉因加启动的“基因检测人人可及”公益计划,最低3000元检测肿瘤用药,您可以联系癌度咨询。

参考文献:

Vamsidhar Velcheti, et al., Five-Year Real-World Outcomes With Frontline Pembrolizumab Monotherapy in PD-L1 Expression ≥50% Advanced NSCLC, Clinical Lung Canc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