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5月22日,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科技园二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预计2025年12月全部完工交付。据悉,暨南大学科技园是珠海市、香洲区和暨南大学共同合作建设的首个在珠高校科技园,也是首次采取“高校出地、政府出资”的方式打造的“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暨南大学科技园一期在2019年末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科技园二期已完成项目工程量约65%。截至2024年5月,已完成科技园2栋产业楼和2栋研发楼封顶,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外立面施工,预计于2024年12月份交付。暨珠小学正进行基础与主体施工,预计2025年交付使用。公共实验平台楼和人才公寓正进行前期报建手续,计划2025年12月全部完工交付。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将通过优势学科共建、优秀人才共引、优质资源共享,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战略学科群在珠海落地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院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链接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港澳创新人才、技术和成果导入,助力珠港澳创新协同;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充足载体空间,推动港澳青年前来珠海创新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暨南大学科技园是校地合作2.0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香洲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主任王文告诉记者,暨南大学科技园将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设有的6个专业学院与珠海未来产业方向深度融合,专研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六大方向,打通“产学研”全链路,为珠海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建在大学校园,一来便于企业就近获得高校智力支持,构筑湾区人才“蓄水池”;二来周边小学、人才公寓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便利程度远超同类科技园区。

此前,香洲区也协助暨大登记成立了珠海市暨南大学珠海研究院,旨在建设科技园这个硬载体的同时实现软赋能,激活高校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截至2024年5月,研究院已通过学科带头人领衔和校友推荐等方式,推动21个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香洲。其中包括湾区人工智能算法先进代表企业——香港大学黄国全教授领衔的逗号科技和珠海市新能源立柱项目——麦耀华教授领衔的脉络能源。依托暨大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实力、强大的成果储备,开展孵化培育,打造珠海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助力珠海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据悉,珠海市香洲区携手百年侨校共建创新平台,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示范性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有力举措。未来,暨南大学科技园将立足珠海、辐射港澳、服务湾区,打造港澳人才就业创业集聚地,实现珠港澳三地创新融通发展。实现软赋能,联动暨大,充分利用暨南大学10万名港澳校友的丰富资源,打造成果转化新高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核心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暨大与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及澳门科技大学合作,构筑湾区人才“蓄水池”。

采写:实习生 张靖华 南都记者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