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夏时节,“南风树树熟枇杷”……

青涩的绿果,积攒了一整个春日的暖阳,给予清甜的蜜汁。吃上几颗新鲜的枇杷,整个人都滋润了!

枇杷为蔷薇科植物,常绿乔木。因叶子形状似乐器琵琶而得名,古称无忧扇,又名做金丸、芦橘、芦枝、炎果和焦子等。枇杷不仅仅果子,它从果到叶子都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

枇杷果

“摘尽枇杷一树金”金灿灿的果子,看着就讨人喜欢,外形圆润饱满,还有细细绒毛,凑近一闻,带着淡淡的枇杷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枇杷果,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实,是中国古代最早用于食疗的果品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日华子》记载枇杷:“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呕逆,并渴疾”。

功能主治

其性凉,味甘、酸,入脾、肺、肝经,具有润肺、止渴、下气的功效。

主治肺瘘咳嗽吐血,衄血,燥咳,呃逆。对于风热咳嗽引起的咳嗽、黄浓痰、口干等症状效果好!

注意事项

枇杷果是营养价值丰富的保健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其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在水果之中名列前茅。但需要注意:不宜多食,一般每日吃果肉量在50-100g为宜。《随息居饮食谱》关于枇杷果有记载:“多食助湿生痰,脾虚滑泄者忌之”,故脾虚痰湿之人应少吃枇杷,否则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另外,枇杷果比较甜、含糖量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食用量。

枇杷叶

不少老百姓以为枇杷果的止咳效果最好,其实药用最广、药效最好的当数枇杷叶。目前市面上的枇杷制剂,就是以枇杷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如枇杷膏、枇杷露、枇杷糖浆囊等。

功能主治

味苦,微寒,归肺、胃经。

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常用量6~10g。

枇杷叶止咳具有两个特点

清降肺热而用于肺热咳嗽之咳嗽咯痰、痰色黄质地黏,伴有口干,常配伍贝母、瓜蒌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如川贝枇杷露;润降肺气而用于肺燥咳嗽之干咳无痰或少痰,伴有口燥咽干,常配伍麦冬、桑叶以养阴润燥、润肺止咳,如清燥救肺汤。

枇杷叶十分适应于胃的特性:苦寒清降,能清胃热、降胃气;甘寒生津,能养胃阴、润胃燥。因此,枇杷叶对于胃热引起的呕吐十分有效,常配伍黄连、竹茹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枇杷叶性寒,不适宜用于寒性咳嗽、胃寒作呕者,如《本草经疏》言枇杷叶:“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鉴别应用

蜜枇杷叶是将枇杷叶(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而成,药店均可购得。味苦,微寒。归肺、胃经。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蜜枇杷叶更适合肺热咳嗽者,生枇杷叶更适合胃热呕吐者。

枇杷核

枇杷核是枇杷的种子,晒干后可入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平微寒,味苦,归肺、肝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具有化痰止咳、疏肝行气、利水消肿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瘰疬、疝气、水肿,可煎汤内服亦可以研末外用,外用主要用于治疗瘰疬(相当于浅表淋巴肿大)。

注意事项

需注意的是,生枇杷核有毒,含有氰甙类物质,人体食用后容易造成呼吸受损或缺氧的中毒症状,严重可致死,入药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且,吃枇杷果肉时要注意吐核(尤其是孩子)。

枇杷花

珍树寒始花,濛濛绿枝雪,枇杷花素雅清丽,有着独特韵味。而且,枇杷的花亦可入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枇杷花,又名土冬花,性平、味淡,归肺经。

具有疏风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风、鼻塞流涕、虚劳久嗽、痰中带血等疾。

《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花“治头风,鼻流清涕”。

《恩施中草药手册》记载“治咳嗽气喘”。

食疗

枇杷花可以单味泡茶饮用,待温度适宜时加少量冰糖或蜂蜜调味,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也可用琵琶花煮粥、煮汤,润肺止咳。

枇杷根

枇杷根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根。

功能主治

枇杷根味苦、性平,具有止咳、下乳和止痛等功效,常用于虚劳咳嗽、乳汁不通、风湿痹痛等疾。

食疗

《闽东本草》记载,治疗关节疼痛,鲜枇杷根四两、猪脚一个,黄酒半斤,炖服。

总结

枇杷从枇杷根、枇杷叶、枇杷花、枇杷果、枇杷核都有药用价值,真是全身都是宝!

作者:南部战区总医院 主管药师 黄琳琅

审稿专家:南部战区总医院 副主任药师 彭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