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起来的时候不知道是违建,一直想拆又不知道怎么拆。近日,困扰居民王新华20多年的这堵“堵心墙”,终于被“拆”了。5月21日,蚌埠市蚌山区前进社区里,一封由32位居民联名写的“感谢信”被送到了社区,邻里们也见证着王新华“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蚌埠市朝阳二村建成,王新华和父母一起搬进了这个小区。王新华的父亲是修车工,每天清晨,拉着小板车出摊,傍晚收摊。“小区里有个公共车棚,自行车、板车各种车子很多,停车拥挤。”王新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小区里做小生意的多,车棚里各种车子停放得满满当当。

7号的楼梯口处,有个人用破布、木板围起来,当了个“临时居所”,后来这里成了个“垃圾堆”。“我父亲把这里的垃圾清理了,收拾出来,垒起了一堵墙,停放板车、堆放一些杂物。”王新华指着7号楼的楼梯口,向记者讲述了这段过往。

“大约一年多以后,我父亲的修车摊不干了,这个‘杂物间’就一直闲置着。”王新华说,2000年初,他父亲听说了“违建”这一概念,心里就意识到了——他垒起的这处“杂物间”是“违建”。

后来,王新华的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这件事就慢慢被耽搁了下来。“父亲临走时,还叮嘱我,一定要把这堵墙给拆掉。”王新华告诉记者,那时他才知道,父亲心里,一直“在意”这堵“墙”。

“我咨询过身边的亲戚朋友、施工队,想着怎么把这堵墙给拆掉。”王新华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看见小区里有一处违建正在拆除,他请求施工队,把这堵墙也拆了,得到的回答是“没接到通知要拆你这里”。

今年春季,一场大雨过后,王新华发现,这堵墙有了裂痕。“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居民们从楼梯口经过,我都非常担心,怕墙倒了会砸到人。”王新华说,他挨家挨户打招呼,提醒大家经过楼梯口处要当心。

王新华已年过六旬,他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前不久,到社区反映了这件事。“他来社区反映这件事,我们也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蚌山区黄庄街道前进社区党委书记倪凯告诉记者,社区接到诉求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情况、走访居民,并及时向上级汇报。根据有关安排,形成了专题调度,经风险研判后按程序依法处置。在多部门联动下,目前,该处违建已安全拆除。下一步,将在这里安装便民设施,方便社区居民生活。

(来源:蚌埠日报 记者:周芳林 编辑:阎然)